钢笔画《广陵街巷》

“这是1973年的扬州,那是一个春天,我来到儿时就离开的故乡扬州城,画下了这些景致。
”近日,《清潭夕韵 佘国平诗画集》在豆瓣上线。
据悉,该书作者佘国平今年67岁,从小在扬州终年夜,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目前生活在上海。
“这本书,都是我影象里的扬州情。

6旬老人出版《清潭夕韵》

暗黄的色调,一座桥横跨河面,不远处还有三两只小船停靠。
全体画面深邃又怀旧,翻开这本《清潭夕韵》,油画《扬州古运河》映入眼帘。

白叟出版清潭夕韵忆扬州 创作绘画诗词收集成册

“古运河上的船和桥,1973年5月于扬州,1973年春,来到儿时就离开的故乡扬州城,险些每天携带着画具在大街小巷写生,此图为老城古运河跃进桥一段。
”在画的下方,作者先容,“今再不雅观赏当时习作,不只感慨。
犹如古运河水像流淌在古城的血液一样,印刻在我的基因中,纵然生活在这座城市的韶光是那么短暂。

随后理解到,这本书收录了其从前的绘画作品和退休后的诗词作品。
绘画作品既有油画风景写生,也有静物素描和钢笔风景画。

保留40多年前的扬州风貌“这幅画是1973年4月古运河上的景象,古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
”昨天,联系上作者佘国平,他见告,“我2岁的时候就离开扬州,虽然没有在这里发展,但是我多次回扬,这便是我家乡的样子容貌。

佘国平回顾,“1973年烟花三月的一个中午时分,我提着画箱游走于古运河的东岸。
那时,各种渔船和舢板纷纭停泊在河中,船上升起袅袅炊烟。
水声、笑声和石阶边捶洗衣服之声混为一体,一派热闹景象。
”佘国平非常难忘当时的画面,“这个画面就深深刻在我脑筋里。

每次回顾都有不一样的感悟

佘国平先容,他初中毕业时,闲在家里等待分配期间,画画兴趣更加浓厚,随后便开始了拜师正式学画的征程。

“无论是走在乡间小路和街区小巷,还是油菜地和池塘边,满眼是景,到处是色,各处是光。
”佘国平回顾,“最喜好回到扬州来画这座城市,这座老城不仅仅是我的家乡,也是我创作的全部来源。

佘国平坦言,自己虽然常年呆在上海,但自己画的关于家乡扬州的画,他一贯都保存无缺,直到全部出了这本诗画集。
“我常常拿出来看,回顾当时画下的情景,接着还会配上诗句,每次回顾,都有不一样的新鲜感悟。

作者:薛舒文 来源:扬州网-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