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代词人陆游的一首渔父词。
与李清照《钓台》诗,“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师长西席德,特地通宵过钓台。”主题意境皆颇为相似。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的名利不雅观和精神天下。
一竿独钓,风月之下,一蓑穿行,烟雨之中,家住在严子陵钓台西边。这是写“渔父之住行”。居住在严子陵钓台西侧,常常孤舟蓑笠翁,独钓风月中。
“钓台”,为东汉高士严子陵垂钓之地。相传严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后多次请严子陵做官辅佐,屡遭谢绝。后来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畔富春山耕钓。
“钓台”二字,暗示了墨客对付不慕名利,恬淡自然,自由洒脱,隐逸生活的神往。
卖鱼的时候,担心太过靠近城门,熏染上俗尘,哪里再肯去到尘凡深处呢?这是写“渔父之避世”。一个“怕”字,点出了词人对付人间间功名利禄的看淡。一声“况肯”的反问,更是武断了词人即便落魄,也要保持高洁之志的信念。
潮水涨起之时,整理船桨,潮水沉着之时,系住船缆,潮水落去之时,渔歌唱晚,诗意归去。这是写“渔父之生活”。“潮生”“潮平”“潮落”,词人连用三个“潮”字,将渔父日常生活极其凝练地表现出来,表达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人们都错把“我”比作严子陵,“我”实在便是一个无名的渔父。这是写“渔父之名志”。渔父的志向,并非是为了得到严子陵那样的名声,而是内心对付渔父生活的喜好。这也就表明了词人实在并非甘心做严子陵一样的隐者。他还是想有一番作为,想北伐收复中原的,只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无奈之下只能作出另一种选择。
文 : 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