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朋侪寻越中山水》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虽然这首诗在题材上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诗中并没有表达李白的离愁别绪。
反而李白充当起了导游,将他所熟习的越中山水,洋洋洒洒写下60个字,先容给他的朋友。
全诗美得令民气醉,读后让人很神往。
接下来,我们便来一起欣赏李白的这首《送朋侪寻越中山水》: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李白最美的一首千古之作洋洋洒洒60个字美得令人心醉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晒台。

诗的开篇两句“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点明题中“越中山水”,并且李白还对朋友的才华大加讴歌。
即听说您要去游览会稽山,我以为是不错的决定。
会稽山水美如画,您恰好又有谢灵运般的才华。
以“谢客”讴歌朋友,是李白巧思之处。
一方面,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而这首诗紧张描写的便是山水。
另一方面,谢灵运是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上虞东南)人。

紧接着“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两句,李白借用了古人之语,来详细描述会稽山水之美。
《世说新语》中记载“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即会稽千岩竞秀、飞瀑悬泉,万壑在绿荫曲回之中。
由于李白自己就曾多次游览越中,以是描述起来可谓如数家珍,堪称资深导游。

接下来“东海横秦望”至“涛白雪山来”四句,李白则高度概括了越中景致。
这四句的大概意思是说,秦望山对着茫茫东海,西陵古城环绕着越王台。
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潮水如雪山般崩倾而来。
由此可见,李白这里绝不是大略的概括越中景致,而是选取了越中最具代表性的几大景点。

诗中所说的“秦望”,便是秦望山,在绍兴市区东南。
“西陵”,指的是春秋越国范蠡所筑固陵城遗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
“越台”,指的是越王台,即越王勾践所建,在会稽山上。
而“湖”,便是指的绍兴镜湖。
实在诗到这里,已然让人领略到了越中的山水之美,美得令民气醉。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则是李白利用枚乘笔、张翰杯两个典故来赞颂朋友的文才与逸兴。
“枚乘”,西汉辞赋家,古淮阴人,因在七国之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张翰”,西晋绅士,因其纵酒任诞,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自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末了两句“此中多逸兴,早晚向晒台”,即您一定要去往晒台上一游,那里最适宜您的诗情逸兴。
“晒台”,即晒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那么,李白在诗的末了为什么要朋友一定要去晒台山呢?原来晒台山自古便是仙道聚拢的地方,这对崇道的唐朝,尤其是墨客来说,可谓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据统计,《全唐诗》共收入墨客2200余人,个中描写晒台山的就有300多人。

综不雅观李白的这首诗,他就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将越中的著名景点、人文典故和民间传说,逐一先容给了朋友。
而李白对越中美景的独特感想熏染,也吸引着我们为之而心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