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骆宾王,字不雅观光,婺州义乌人,唐代大臣、墨客、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担当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光宅元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作品:
骆宾王出身寒门,其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不雅观卦:“不雅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听说《咏鹅》便是七岁时所作。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生平著作颇丰,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改造初唐浮靡诗风,开辟有唐一代文学的繁荣局势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凄凉年夜方,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传世。
七岁神童骆宾王创作的咏鹅妇孺皆知的诗歌,常年霸占语文教材的第一首诗歌榜单。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
鹅!
鹅!
"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红掌"与"清波"的比拟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诗力值:⭐⭐⭐⭐
文力值:⭐⭐⭐⭐
趣闻1:初唐四杰排序之争
杜甫曾在《戏为六君子绝句》中说“王杨卢骆当时体”,初唐乃至后来一段期间,四杰的文风便是大家作文、作诗的标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
杨炯少年就被认为是神童一个,可谓少年得志,他对当时所谓的“王、杨、卢、骆”的排名颇为不满。他就常常对别人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卢照邻年纪大,辈分高,杨炯以是愧不敢当其先,而王勃与杨炯同龄,则心有不甘,所以是“耻居”。或者他认为杨炯所谓的“吾愧在卢前”只是为了打埋伏,实际上他紧张表达实在是“耻居王后”,看来杨炯是不服气王勃,认为和自己同龄的有才青年,凭什么排在我前面,以是才会这么说。
趣闻2:骆宾王壮志学荆轲易水送别
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则天,不久便被诬下狱。调露元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在愤愤不平中,骆宾王写下了这首传诵至今的五言绝句
《于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当年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咏怀古事,借壮士荆轲刺秦的故事写出了墨客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落志,亲自遭受武氏政权的伤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遐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来宾送荆轲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年夜方冲动大方地唱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风也萧萧,水也寒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入虎穴,探蛟宫,仰天长叹,化成白虹。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荆轲明知去刺秦王,死活未卜,但还是当仁不让,这是一个赴汤蹈火,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在年夜方苍凉的悲歌,可谓最悲壮的送别!
骆宾王想起荆轲在易水分别的悲愤故事,想必与后来的李清照想起霸王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壮故事一样的感情吧!
《夏日绝句》宋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时应该作人中豪杰,去世后也要做鬼中英雄。诗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死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概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概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趣闻3 : 千古第一檄文骂武则天
当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为傀儡天子,自己以皇太后身份临朝,自专朝政。其时虽未称帝,但已是大唐实际上的掌舵人。
徐敬业在扬州竖起勤王救国,匡复李氏唐朝的大旗,起兵造反。一贯对朝廷心怀不满的骆宾王一看机会来了,急速弃官而去,连夜赶赴扬州,加入到叛军队伍。骆宾王随着徐敬业起兵造反,讨伐武则天,写下了文学史上那篇震铄古今的《讨武曌檄文》。此文采取骈体,骈四俪六,对仗工致,用典切实,笔力强健,气势恢弘,被后世称作“古今第一雄文”,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起并称骈文双壁。
檄文开篇就历数武则天的滔天罪过: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从出身的低微到私生活的混乱,从人性的灭绝,到谋权篡位的政治野心,引经据典,逐一谩骂,言辞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看的时候,并没有生气,反而面带笑颜,有道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武则天听着文章字字珠玑,有理有据,读起来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武则天忍不住拍桌赞叹,问大臣们:“这是谁写的?”大臣回答:“出自骆宾王之手。”武则天长叹一声:“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被我大唐所用?这是宰相的过失落啊!
”
趣闻4:千古之谜,骆宾王兵败死活不明
骆宾王檄文写得好,固然可以鼓舞士气,提振军威,但却于战事无补。才短短几个月韶光,叛军就被朝廷清剿,首领徐敬业被杀,株灭九族;反动文人骆宾王着落不明,死活未卜。《新唐书》中说:“宾王亡命,不知所之。”然而事有转机。
初唐墨客宋之问曾在一个秋日来到杭州灵隐寺,触景生情,信口吟道:“岭边树色含风冷”这句诗由于是有时得之,故后面的句子就卡了壳。宋之问边走边思考,走到大雄宝殿门前,忽然听到一个和尚说:“信口吟诗,风光就在嘴边,何苦端着金碗要饭?”宋之问压下火气,和蔼说道:“晚辈愿听教诲。”和尚说:“我为你续上一句,石上泉声带雨秋,你看如何?”此句平仄、对仗、意境和说话皆佳,宋之问便知道此人非凡。他见灵泉寺背山依水,树木葱茏,花喷鼻香四溢,想写一首诗《灵隐寺》留作纪念。然而,只想了开头两句“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便思路枯竭。于是,他诉说了自己写诗的苦恼。那和尚听罢,稍作思考,便说:“楼不雅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顿时,宋之问便灵感一闪,文如泉涌,当夜就一气呵成山水名篇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不雅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喷鼻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晒台路,看余度石桥。
这首诗按照墨客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致,末了写到墨客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措辞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明天将来诰日,宋之问想留下来,拜老衲工资师,客气请教。不料他已经石沉年夜海。经打听,方知那和尚便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因兵败于灵隐寺削发出家。
趣闻5:当代人模拟骆宾王的《咏鹅》写出《咏鸡》
2015年“中国农人文学奖”得到者,一位七旬湖南籍渔民所作的那一首
《咏鸡》
鸡,鸡,鸡,
尖嘴对天啼。
三更呼皓月,
五鼓唤晨曦。
精髓精辟十八个字,获万元大奖,可谓“一字千金”,实至名归。此诗,虽说是模拟初唐大墨客骆宾王的《咏鹅》而作,但在其模拟的根本上又有自己的新颖新奇。一个“呼”字,一个“唤”字,墨客拟人手腕的利用非常的逼真真切,形象生动,一个活脱脱大公鸡呼月唤曦的画面跃然于读者面前。
咏鹅诗,咏鸡诗都有了,咏鸭诗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