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古诗十九首》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从唐诗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到宋词的“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纵然洒脱洒脱如李白,也曾写下不少缠绵悱恻的相思名作,例如《春思》、《秋风词》、《玉阶怨》等等。

本日要讲的是李白最痛情的一首诗,末了6字令人肝肠寸断。

长相思摧心肝李白最痛情的一首诗他思念的是谁

这首诗名为《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关于这首《长相思》的背景我们先按下不表,先来看看墨客是如何表达他的相思之情。

“长相思,在长安”,诗歌开门见山,点出了他思念之人所在的地点——长安。

白居易有诗云“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他不知道所思念的人在何处,只知在很迢遥的地方。

而李白这里分明知道所思念的人在何方,可即便知道依然天涯相隔,贰心中的凄楚绝不比白居易少。

接着两句是环境描写,突出秋夜的凄冷。

“络纬”别号纺织娘,是秋夜里常见的一种昆虫,很多描写悲秋的诗词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例如李贺的《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冯延巳的《鹊踏枝》,“阶下寒声啼络纬”、纳兰容若的《菩萨蛮》,“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凄凉的环境氛围。

李白这里也不例外,原来微霜凄凄的夜里,寒气袭人,再听到井栏边纺织娘的哀鸣,悲苦之情便涌上了心间,以是就有了接下来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难以成眠的墨客起身走到窗前,卷起窗帘,举头望着空中的明月,发出一声沉痛的嗟叹。
忽明忽灭的灯光,映照着他茕茕孤独的身影。

短短14字,一个思恋成狂,悲哀欲绝的主人公形象便跃然纸上。

为何他会陷入这样一筹莫展、无可奈何的田地呢?

由于“美人如花隔云端”。

他所思念的美人彷佛离他很近,举头便能看到,又彷佛与他隔了十万八千里,所谓“可望而不可即”便是如此。

接下来的四句,墨客开始详细描写他与美人之间的“阻隔”。

他们之间彷佛隔着幽远难及,广袤无垠的苍穹;又彷佛隔着波涛彭湃,一望无际的沧海。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纵然不畏困难,昼夜跋涉,也难以穿越这重重关山。

末了的他忍不住发出了“长相思,摧心肝”的感慨。

诗歌以“长相思”开头,又以“长相思”作结,首尾呼应,使得全诗的主题尤为光鲜突出。

中间部分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形象塑造,从而引出“美人如花隔云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墨客的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难得的是,在这首诗中,墨客所表达的相思之情虽悲却不伤,虽怨不诽,后人评价“可以追《三百篇》之旨矣”。

令很多人好奇的是,令李白“摧心肝”的相思工具究竟是谁?

一样平常认为这首诗写于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返还”之后,关于他思念的工具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不是详细的某个人,而是指他在长安的那段岁月。

第二种:是他的绯闻工具,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第三种:自古有以“喷鼻香草美人”比喻君主的传统,以是文中的“美人”很可能是指当时的统治者唐玄宗。

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间的风月八卦,多是后人牵强附会,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可能性更大。

而李白一贯将一身才华抱负,货与帝王家,“遍干诸侯,历抵卿相”,以是很多人更方向于第三种说法。

不知你们认为他思念的到底是什么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好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