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
读fù。
《说文解字》给的阐明是“赴,趋也,从走,仆省声。
”形声字。
本义是趋走,前往。
徐锴的《说文系传》“齐心专心趋向之也。
比如《史记.风趣列传》:“欲赴佗(通“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淳于髡(kūn)出使楚国丢了黄鹄之后的自辩之辞:想要前往他国亡命吧,又酸心齐、楚两国大王之间的使节由此断绝。
在这里,“赴”便是“趋走、前往”的意思。

(风趣善辩的淳于髡)

又比如《列子.力命》:“农赴时,商趣利,工追术,仕逐势,势使然也。
”农人趋赶季候,贩子趋求利润,工人讲究技能,仕人追逐权势,这是时势使他们这样的。
当代汉语也这样用,比如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借使我没有这笔,也便是被欺凌到赴诉无门的一个。

(鲁迅师长西席像)

咬文嚼字讣告里的讣其实应当写成赴

本义之外,赴还有基他用法,如:(1)至,到达。
《尔雅.释诂上》:“赴,至也。
”清代沈涛《说文古本考》:“《尔雅》:‘赴,至也。
’自此至彼谓之赴。
“郦道元《水经注.净水》:”雷赴之声,震撼山谷。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
”这里的赴,是本义的引申,即指关羽单身到达东吴所设的相会之处。

(浮雕:关云长单刀赴会)

(2)跳进,举身投入。
《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王逸注称:“自沉渊也。
”(屈原)甘心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渔父》)

又比如《吕氏春秋.知分》:“(次非)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高诱注称:“赴,入也。
”跳到江中刺蛟,杀了蛟之后又上船。
再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刘兰芝跳进清池水中自尽了。

(《孔雀东南飞》:举身赴清池)

(3)投身,参与。
《篇海类编.人事类.走部》:“赴,趋就也。
”比如《晋书.卫瓘传》:“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

(4)插入。
《抱朴子.外篇.博喻》:“犹剸高马以适卑车,削附踝以就偏履, 断长剑以赴短鞞,割尺璧以纳匆匆匣也。
”把长剑砍断插入短的剑鞘里。

(5)(为某种情由或事宜)奔忙以着力。
比如:共赴国难。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
”孔颖达疏称:“赴谓奔忙,言弼谐已性,奔忙以赴礼也。
”(子太叔认为):人们能够从不同的天性经由自我教化改造或者直接达到礼的,就叫做完美无缺的人。
赴礼,即奔忙着力(追求)向礼。

(中国画:共赴国难)

(6)急走报丧。
后作“訃”。
《玉篇.走部》:“赴,告也。
或作訃。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走部》:“赴,古文訃告字只作訃字者,取急疾之意,今文从言,急疾之意转隐矣。
故《言部》不收訃字者,从古文不从今文也。
”邵英的《群经正字》也有:“正字统当作赴,为急狂奔告义。
”他们认为:《说文解字》没有收“讣”告的“讣”字,缘故原由就在于古代的“讣”字本就写作“赴”,本来的意思便是急走报丧,当代汉语写作“讣”字,急疾的意思反倒消逝了。

(旧式讣告)

(7)倒仆,颠蹶。
《管子.轻重甲》:“牧贫病,视独老,穷而无子者,靡得相鬻而养之,勿使赴于沟澮之中。
”大意是:收养贫病之人,照顾穷而无子的孤老。
使他们不至于卖身为奴而得到生活养活,也使他们不至于倒仆、颠蹶,去世于沟壑之中。

(8)合,顺应。
陆机《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
”彷佛是舞蹈的人顺应节拍而舞动衣袖,唱歌的人合着弦乐而发生发火声音。
又比如张衡《西京赋》:“纷纵体而迅赴,若惊鹤之群罷。
”李善注引薛综曰:“纵体,舞容也,迅疾赴节相越也。
”赴的用法也是合节拍之意。

(9)拍浮。
《庄子.秋水》:“赴水则接腋持頤。
”成玄英疏称:“拍浮则接腋、持頤。
”(井里的蛤蟆对东海的老鳖说):我在水里拍浮,水就齐着我的两腋和两腮。

赴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赴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94,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