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来,王浑得意了,王溶差点儿气破肚皮。过了些日子。王溶回到洛阳,一想起自己平白无端被压制,就气不平,见人就发牢骚。每次见到晋武帝,他也是阴沉着脸,不住嘴地说受了冤枉说封赏不公正。那一天,他越说越来气,忍不住提高了嗓门儿吼起来,说着就转身“嗵嗵”走出去了,连个告辞的话也没有。晋武帝虽然很不高兴,可一寻思,人家是元勋,快八十岁的人了,就没有计较。
这事儿让王溶的部下护军范关照道了,他直替老将担心,就对王溶说:“您平吴有功,可不能守功自保,这就不好了。这么下去,会出乱子的。”王溶瞪起眼睛说:“我说的不是实话吗?你说我该怎么办?”范通放低了声音说:“依我看,您该当好好在家里歇着,别到处说自己的功劳。人家问起,就说那都是主上的圣德,众将的协力,老夫有什么能耐呀!当年蔺相如便是这么做让廉颇服气的,王浑听了也会自愧的。”王溶想了想,点点头说:“你说的也是。我是记起了邓艾老将平蜀的时候,本来是先攻进成都,功在第一,可被钟会陷害反丢了性命。我怕落得个同样了局,才不得不说的。可说了又怎么样呐?心里头还是堵得慌。看来我的宇量是小了点儿。好了,今后就按你说的办!”
打这儿往后,王溶果真不提自己的功劳了,倒是老说皇上多英明,将士多年夜胆。这话传到宫里,晋武帝挺高兴。大臣们见王溶这么谦让,反倒为他鸣不平,认为是功重报轻。博士秦秀、太子洗马孟康几个还上书说:“辅国大将军的称号,过去都是给那些功劳不大可对皇家有恩的人。如今封王溶辅国大将军,就不是光彩,反倒是让他受辱了,天下人都想不通。王溶率水军几十天平了东吴,2把吴国的财宝都给他,也不多。”晋武帝本来就以为怪对不住王的、见了上书,就升王溶为镇国大将军,不久又升为抚军大将军成了能参与朝政的人。这么着,民气才平服了。王溶自然也心满这足,暗地里特殊感谢范通。
经由这件事、王溶也想明白了,什么功啊名啊的,还不是皇老说了算、不能看得太重。自己这把年纪了,还能活多久?于是平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享受起来,吃喝那叫讲究,日子过得很快活。他还存心修了自己的宅兆,占地挺大不说,还栽上松柏,看上去十分茂盛。果真没过几年,王溶就病去世了,终年八十岁。
晋武帝封赏了有功之臣,想着今后最该做的事,便是把国家管好。他敕令各郡县不许自设军队,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让百姓过安稳日子。全国统一后,晋武帝改年号为“太康”,又颁布了占田制度和课田制度,紧张是对王侯官员占地做了限定,让普通农人都有田地可种,开垦的荒地归自己所有,鼓励多生产。这么一来,粮食多了,人口多了,赋税收入也增加了,国家逐渐富余起来。有些人就把这些年叫“太康繁荣”。朝臣都念叨天子圣明,晋武帝也觉得自己真是了不起。可这么一来,他梦想享乐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