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党史——党史学习教诲组诗100首(上)

作者:祥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李恒清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笔者在负责学习重温党史的根本上,以诗歌的形式,用普通易懂的措辞,按照韶光顺序对百年党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激情亲切讴歌了建党100周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进程和取得的辉煌造诣,以表达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更加武断了永久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一)

诗说党史党史进修教诲组诗100首上 作者李恒清

太阳出来照东方,全国公民乐陶陶;

拨开云雾见晴天,学习党史明方向。

(二)

百年党史难回望,神州大地满目疮;

军阀混战列强欺,大厦将倾国将亡。

军阀盘据期间常日是指自1916年袁世凯之去世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续了13年的韶光。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的紧张势力之一,分为嫡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
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结束衰落,公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三)

十月革命炮声响,天下迎来新曙光;

南陈北李齐上阵,传播马列新思想。

俄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故称“十月革命”。
南陈北李指上海的陈独秀和北京的李大钊。

(四)

马列主义闪金光,指引人类新航向;

革命志士齐聚首,创建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代表13名,末了一天的会议,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党的一大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五)

一大会议定纲领,二大会议建党章;

自从有了共产党,革命斗争有方向。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中国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

(六)

中华先驱孙中山,毕生革命为图强;

三民主义作纲领,联共组建国民党。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阐明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同时改组了国民党,创立了黄埔军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根本。

(七)

三大政策新主见,联俄联共有力量;

扶助工农得民心,东征北伐铸辉煌。

1922年孙中山接管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第一次国共互助实现后,经由两年多的斗争,广东革命政权得到统一和巩固,为北伐战役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根本。

(八)

誓师北伐十万军,势如破竹敌胆寒;

共产党员当先锋,铁军威名天下扬。

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拔湖南,揭开了北伐战役的序幕。
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发布北伐战役正式开始。
北伐的紧张工具是北洋军阀。
1928年北伐军占领北京,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过程中,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赢得了“铁军”称号。

(九)

革命形势正扬帆,独裁统治起祸端;

不顾大义举屠刀,猖獗残杀共产党。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北伐战役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盗取,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从胜利走向失落败。

(十)

被害英烈数十万,大江南北鲜血染。

国共互助化泡影,白色胆怯黑夜长。

据不完备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第一次国共互助全面分裂。

(十一)

救国救民共产党,不畏霸道不畏难;

武断空想和信念,擦干血迹中兴航。

(十二)

革命失落败临危亡,八七会议急转向;

枪杆子里出政权,地皮革命掀巨浪。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海内革命战役失落败往后,在关系党和革命奇迹出息和命运的关键时候,中共中心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批驳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缺点,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心政治局,确定了地皮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十三)

南昌叛逆如电闪,划破夜空照宇寰;

枪声似雷惊天地,武装斗争遍城乡。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举行武装叛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与之后的秋收叛逆、广州叛逆等百余次大小叛逆掀起了新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十四)

探索真理走新路,秋收叛逆上井岗;

建立革命根据地,朱毛红军树范范。

秋收叛逆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叛逆。
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公民军队举起了自己的第一壁军旗。
10月27日,叛逆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首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屯子革命根据地。

(十五)

革命摇篮井冈山,赤色政权旌旗扬;

武装盘据开先河,星火燎原照山川。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叛逆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役,进行地皮革命,规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盘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完成从城市到屯子的伟大计策转移,走上屯子包围城市,武装攫取政权新的道路。

(十六)

工农红军大发展,震荡蒋家国民党;

三番五次来围剿,损兵折将无功返。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心革命根据地震员第四次“围剿”。
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采纳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上风兵力,武断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仇敌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十七)

开展地皮大革命,农人翻身得解放;

建立政权苏维埃,赤色旗帜高飘扬。

在各根据地不断发展的情形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乐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
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心政府主席。

(十八)

倒行逆施国民党,不顾日寇来陵犯;

大军进攻根据地,梦想消灭共产党。

1933年初,日军加紧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急日益严重。
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亲自组织和指挥对中心苏区及其周边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个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心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十九)

王明当权党中心,领导革命无良方;

左倾冒险又教条,反敌围剿打败仗。

从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纳“堡垒主义”新计策,对中心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霸占了统治地位,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役代替公民战役,使红军完备陷于被动地位。
第五次反“围剿”失落败。

(二十)

路线缺点计策乱,中心苏区全丢光;

红军长征大转移,北上抗日有担当。

在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由于中共中心实施缺点的军事计策和作战原则,在中心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施军事冒险主义、军事守旧主义的计策辅导下,屡战失落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心苏区大部损失的情形下,被迫进行长征。

(二十一)

敌军围困路漫长,湘江之战最悲壮;

前赴后继战强敌,滔滔江水鲜血染。

湘江之战是指中心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打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一次战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心红军在湘江上游强渡湘江,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但是,中心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心计心情关职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二十二)

遵义会议挽狂澜,拨开云雾见曙光;

革命开启新航程,挽救革命挽救党。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落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形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缺点,中共中心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度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死活攸关的迁移转变点。

(二十三)

长征路上多困难,爬山涉水过险滩;

更有敌军围追紧,三军会师到陕甘。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落败后,中心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施计策性转移,退出中心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中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由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二十四)

红军战士铁脚板,万里征途世无双;

革命空想高于天,长征精神放光芒。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久、规模大、行程远、困难巨、影响广,为中外战役史上所罕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它不仅熬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公民军队,还造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十五)

日寇贼子野心狼,陵犯我囯逞凶狂;

悍然发动九一八,强占东北国危亡。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宜。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溘然打击沈阳,以武力侵略东北。
九·一八事变这天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标志着天下反法西斯战役的出发点,揭开了第二次天下大战东方沙场的序幕。

(二十六)

日寇侵华步伐紧,国军妥协不抵抗;

抗日救亡掀高潮,共御外敌全民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纭举行罢工、罢课,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反对不抵抗政策。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滞内战、同等抗日的主见,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的救亡运动的高潮。

(二十七)

东北抗联英雄汉,白山黑水把敌抗;

不畏死活战寒冷,血洒山河浩气长。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往后,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巨斗争,管束76万日军,消灭18万日伪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霸道,大胆不屈的精神,有力地增援了全国的抗日战役和天下反法西斯战役。

(二十八)

西安事变震中外,张杨兵谏扣老蒋;

联络抗日大局计,和平办理时局转。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停滞内战同等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实施“兵谏”,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荡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心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管“停滞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见,“西安事变”和平办理。
西安事变匆匆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由海内战役走向抗日民族战役的迁移转变点。

(二十九)

可笑倭寇太专横狂,扬言三月亡我邦;

悍然进攻卢沟桥,全民抗战似火山。

1937年7月7昼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落踪,要进入北平宛平县城查抄,遭到中国守军谢绝,日军随即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这便是震荡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这天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役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出发点。
当时,日军凭藉着其背后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及远超出中国军队的装备,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

(三十)

国共两党阋于墙,外御其侮心气壮;

互助抗日弃前嫌,守土卫国共患难。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心通讯社揭橥《中共中心为公布国共互助宣言》。
23日,蒋介石揭橥发言,指出联络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国共互助宣言和蒋介石发言的揭橥,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互助的正式形成,推动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担保了抗日战役的末了胜利。

(三十一)

红军改编八路军,首战告捷平型关;

歼灭日军一千多,振奋民气敌胆寒。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合营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共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胜利。

(三十二)

侵华日军多暴残,制造南京大惨案;

不分妇女和儿童,屠杀国人三十万。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操持、有预谋的大屠杀和淫乱、纵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罹难同胞超过30万人。

(三十三)

抗日战役战线长,敌强我弱持久战;

全国民众齐上阵,侵华日军陷汪洋。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役初期履历的根本上,针对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方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施持久战以得到对日作降服利的计策。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三十四)

抗战大捷台儿庄,扬我国威震敌胆;

更有民兵游击队,百团大战显神威。

台儿庄大捷是1938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荡天下的辉煌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役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韶光最长的计策性进攻战役。
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参战兵力105个团约27万人,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

(三十五)

敌军扫荡又清乡,抗战缺弹更少粮;

开展生产大运动,独立重生南泥湾。

1941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执拗派的包围封锁,抗日根据地陷入严重困难的田地。
为摆脱困境、降服仇敌的封锁,中国共产党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八路军第359旅奉命开拔南泥湾拓荒,降服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壁光辉旗帜,也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

(三十六)

七大翻开新篇章,确立辅导新思想;

革命舵手毛泽东,历史选择民所望。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心委员会和中心领导机构。
选举毛泽东为中心委员会、中心政治局主席。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极其主要的一次、也是末了一次代表大会。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辅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十七)

抗降服利举国欢,民族独立得解放;

倭寇不义必自毙,勿忘国耻图自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告屈膝降服佩服。
至此,中国公民抗日民族解放战役胜利结束,它标志着天下反法西斯战役的完备胜利。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天下反法西斯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公民抗日战役胜利纪念日。

(三十八)

反动透顶国民党,不顾大义打内战;

民主进步遭打压,和平建国无希望。

1946年6月尾,国民党不顾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三十九)

失落道寡助国民党,怨声载道民心散;

军无斗志将无心,败走大陆逃台湾。

(四十)

得道多助共产党,多党互助国运昌;

三大战役定战局,乘胜追击过大江。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公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计策决斗。
三大战役历时142天,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奠定了公民解放战役在全国胜利的根本。

1949年4月21日中国公民解放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九江东北)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4月23日解放南京,闭幕了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

(四十一)

革命胜利路更长,两个务必告全党;

进京赶考须谨慎,永保传统防糖弹。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道在1949年3月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哀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复苏头脑,在攫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磨练,务必使同道们连续地保持谦逊、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道们连续地保持艰巨奋斗的作风。

(四十二)

天安门前红旗展,开国礼炮震天响;

发布成立新中国,四亿同胞把身翻。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华公民共和国中心公民政府成立仪式,标志是着中华公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中华公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四十三)

五星红旗迎风扬,祖国大地换新装;

公民走上新征程,党史揭开新篇章。

1949年中华公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四十四)

公民翻身得解放,社会主义大发展;

重塑天下新格局,两大阵营相对抗。

两大阵营对抗是指第二次天下大战结束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1991年底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中央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环球形本钱钱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格局。

(四十五)

美帝亡我心不去世,侵略邻国摆沙场;

武装干涉朝内政,战火烧向鸭绿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役爆发。
美国为掩护其在亚洲的利益,出兵干涉。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上岸,超越北纬38°线,盘踞平壤,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烧向鸭绿江边。

(四十六)

审时度势党中心,深谙唇寒齿也亡;

抗美援朝张正义,打败美帝家国安。

1950年10月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要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公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役序幕。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四十七)

三大改造新气候,公民作主把家当;

彻底拔除旧制度,社会主义大发展。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公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付农业、手工业和成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重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四十八)

盲目跃进浮夸风,经济发展遭重创;

提高道路多坎坷,磨练公民磨练党。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摧残浪费蹂躏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落调,使社会主义培植奇迹受到重大丢失。

(四十九)

伟大祖国伟大党,勇于纠错敢于闯;

实事求是好作风,降服困难得发展。

从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心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
中心多次提出调度经济指标,并动手办理经济事情中的问题。
到1960年冬,随着党中心开始纠正屯子事情中的“左”倾缺点,“大跃进”运动停滞。

(五十)

两弹一星创奇迹,全球震荡刮目看;

辉煌造诣党领导,不惧霸权图自强。

1964年,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中华公民共和国在物质技能根本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韶光内成功地研制出“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

(编辑:向日葵,审编: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