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夏天来了,绿荫遍野,风暖昼长,统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今年交节韶光为公历5月5日。
古人对立夏的节候特色有着独特的不雅观察与认知。天象上,立夏之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也即深夜时分,北斗星柄指向东南方;物候上,立夏之后,“万物至此皆终年夜”。
立夏,标志着万物进入茁壮发展的阶段。
立夏有“三候”。
一候蝼蝈鸣。宋人陈普诗云:
昨朝苔砌行蝼蝈,清晨松梢乱栗留。
——宋·陈普《喜晴》
蝼蛄开始在路旁、田间出没,黄莺在清晨的枝头鸣叫。古诗还有“蛙声作管弦”“乱蛙鸣处水纵横”之句,解释这时节池塘中的田鸡开始鸣叫,宛如弹琴吟曲的歌手。
二候蚯蚓出。唐代墨客卢仝诗曰:
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
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
——《夏夜闻蚯蚓吟》
蚯蚓虽没有筋骨,却能感应节气的变革,在立夏的绵绵小雨中掘土而出,赶赴夏天之约。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类似于栝楼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有药用代价。《礼记.月令》载:“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立夏之后,王瓜蔓秧着花,苦菜苗壮叶肥,正宜采作药食。
正值春夏之交,“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唐·刘禹锡《初夏曲》)春天的繁华逐渐落幕,到处呈现出浓淡相间、绿意盎然的清新景象。最引人爱怜的,莫过于池塘中出水的新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宋墨客杨万里诗句里的景致令民气醉,几片小荷绽露水面,半卷半舒,一只蜻蜓飞来了,两只蜻蜓飞来了,红蜻蜓、绿蜻蜓落在小荷上,落在浅夏柔和的光影里。
田舍小院里的一架蔷薇已经蔓过了矮墙,红火火盛开,千朵万朵压枝低。唐人高骈说: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喷鼻香。
——《山亭夏日》
宛若垂挂起来的水晶帘幔,使得简朴的小院里微风里都溢满芳香。
还有墙根下得两簇芍药,生发出了葳蕤的枝叶。俚语云:“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立夏之后,芍药怒放,那样的嫣红把五月天映得格外鲜亮。北宋邵雍诗云:
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东风。
——《芍药四首.其一》
芍药是群芳中对春的告别之花,向人们展示春天末了一抹光彩,故也有“殿春”之称。
立夏之后新果新蔬将陆续上市,乡间就有了“立夏尝新”的风尚。宋末元初有“樱桃进士”之称的蒋捷云:
流光随意马虎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
春光并没有抛弃谁,留给我们一丛绿芭蕉,一树红樱桃,美目美齿更美心。刚采摘的樱桃什么味道?北宋苏辙说:
盘中宛转明珠滑,舌上逡巡绛雪消。
仰嗫佳人露犹湿,偷衔啼鸟语尤娇。
——《食樱笋二首·其一》
樱桃明珠婉转的形,如佳人如啼鸟的态,以及似绛雪沁凉的味,如此生动的写照,怎不叫人垂涎三尺!
这时节,梅园里的青梅青碧、圆润,泛着凌凌青光,诱人舌底泉涌。北宋婉约派词人晏殊最爱青梅煮酒,他说:
青梅煮酒斗时新,景象欲残春。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青梅与黄酒与老酒是绝配,两者相得益彰,细品慢啜更具风味,无怪乎魏武帝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不过,南宋李清照的“却把青梅嗅”别有韵味。青梅之青与清,可醉眼眸,可清浊气,可提精神。
老家的立夏尝新还有许多季候新果,比如田里清凌凌的豌豆,园里青莹莹的蚕豆,立夏时节摘了一篮,煮了吃、炒了吃,那样的鲜灵、暗香,满口浅夏的味道。
老作家也是美食家的汪曾祺在它的《蚕豆》一文中,列举了十几种蚕豆的吃法,样样都让人咂舌。我倒是爱着青蚕豆炸了吃,挑上一粒入口,嘎嘣儿脆,家里的老人咂摸一壶老酒,品味半日闲情,把清凉的夏风品出多少很多多少风味。
乡间的立夏除了尝新,还有换夏衣、置凉具的习俗。只管北方到了立夏,景象还有些微凉,可在江南一带已是“四季景象匆匆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逐渐热起来,该准备换单衣、备凉席了。南宋大墨客陆游晚年归隐故乡山阴,立夏日里赋诗曰: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闇练试单衣。
——《立夏》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院外的槐树逐渐浓绿成荫,景象有点儿小热,墨客日暮洗澡纳凉,换上新的夏衣。不仅如此,他还清理出仓库里的竹几与藤床,准备度夏了。
立夏之后,气温升高,雨水充足,有利农作物的播种和成长,农事加倍劳碌起来。
农谚云:“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麦从谷雨时就暗暗铆劲儿成长,到了立夏时节,要么齐穗吐芒,要么扬花灌浆,麦熟进入倒计时,麦田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同时,夏耕夏播也进入了紧张期。
农谚还云:“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南宋田园墨客范成大在《村落居即事》里说: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村落庄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立夏前后,正是江南一带早稻插秧之际,农夫抢抓农时,泡田插秧,费力的汗水里凝集着对丰收的希冀。此外,采收和播种环环相扣,接茬儿进行,采油菜籽、摘立夏茶、煮茧缫丝、点瓜种豆播玉米......
“春争日,夏争时。”、“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落雨,谷米如雨。”从这些朴实而富有聪慧的农谚中,不丢脸出,立夏节气对付农业生产,对付全体年景的主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富余的家园永久是我们守望的方向。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玉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