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见这里是个利益所。

青山养人,绿水润心。

曾一度深受“牛李党争”负累的李商隐,终于得到了难得的快活宁静。

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一首很治愈民气的小诗——《晚晴》:

雨后晚晴李商隐写下40字治愈小诗温柔入骨读一遍才知道它有多美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晴”,指的是傍晚时分雨后初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市价春夏之交,暮春已去,夏日尚且稚嫩豁亮清明。

这是最好的时节,阳光恰好,微风不燥。

墨客的住所幽寂僻静,登高望去,恰好可以俯瞰城门外的曲城。

开头两句,交代了韶光、地点,也奠定了整首诗一种清新悠然的基调。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初夏时节多雨,每每一下便是好几日。

宋代范成大有一首小诗《喜晴》里:“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写的便是同样场景:

整日下雨,都没有觉察到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创造已然夏日深深。

白日里雨还下个不止,谁知到了傍晚时分,雨竟然停了下来。

云开雨霁,万物都清凌凌地,光耀生辉。

墨客的心里也很高兴。

他说,永日以来,那成长在宁静中的小草们,倍受雨水的侵袭。

而今雨过天晴,它们终于得到了上天的怜爱,得以沾沐余辉,得到一点点光照暖意。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胸腔中满溢的喜悦,让墨客忍不住登上高阁,凭栏远眺。

天高地也迥,令人神清气爽。

夕阳的余晖流连容身在窗棂上,投下似明似暗的光斑,微弱然而柔和。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鸟儿们因连日下雨而湿漉漉的窝巢,也被阳光、夏风晒干、吹干。

原来被打湿的羽毛,逐渐变得干燥优柔。

它们重又能轻盈清闲地飞来飞去了。

全诗短短40字,字里行间都能感想熏染到的,是墨客内心的轻快与喜悦。

真好呀,雨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小草可爱地探头探脑,一下子耸耸肩,一下子踢踢腿,尽情沐浴在阳光下。

小鸟悉心地梳理着羽毛,时时从枝头这端飞到那端,展示自己轻盈灵动的身姿。

万物都被认负责真地漂洗过一遍,灰尘、肮脏、负累、怠倦,统统都不见了。

干净的云朵下,崭然一新。

桂林这段旅程,于李商隐来说,实在很短。

不过短短一年,郑亚就被贬官。

被他约请而来的李商隐,自然也失落去了官职,不得不离开桂林,重回长扎营生。

作为晚唐最有名的墨客之一,李商隐的生平,都不太幸运。

10岁时父亲离世,作为宗子的他,早早就扛起了养家的重担。

为了生存,李商隐给人抄过书,还学会了贩舂(也便是买进带壳的谷物,舂成细粮之后再转手卖掉)。

难得的是,他的学业也没有被耽搁。

16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

后来他碰着了自己的伯乐令狐楚,得其赏识。

令狐楚去世后,他又得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欣赏,成了对方的乘龙快婿。

除了科考次次失落败外,李商隐此时过得实在还不错。

然而糟糕就糟糕在,这一桩看似美满的婚姻,将他的人生从此拖入到一个深渊般的政治漩涡中。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牛李党争(指唐代统治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李商隐的第一位伯乐令狐楚,属于“牛党”;李商隐的岳父大人王茂元,却属于“李党”。

一壁是恩人,一壁是亲人。

李商隐运气不太好地卡在两个党派中间。

牛党说他朝秦暮楚,背叛了自己,是个小人;李党也说他和牛党牵丝扳藤,品质不佳。

可叹李商隐写得出锦绣诗篇,却看不清官场上的诡谲纷争。

很尴尬,也很无奈是不是?

这也让李商隐的诗歌之中,总萦绕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凄楚与哀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薄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然而这首《晚晴》,是不一样的。

它有着李商隐笔下少有的清新治愈。

他写春、写夏,写雨、写晴、写鸟儿,写小草,活泼又清闲。

像一束光,永日阴雨后晴朗天涯穿透厚厚云层的光,将墨客晦暗阴潮的内心,照得温暖而透亮。

常常,能够治愈我们的,并非多么巨大的惊喜。

而每每是那些平日被我们忽略的,人间细碎的点滴。

是清晨醒来,洒满全体房间的金色阳光;

是安谧午后,猫咪慵

是万籁俱寂的夜晚,躺在暖融融的被褥里,看一部喜好的电影。

吵闹是人间,沉寂亦是人间。

或许真的是,像作家吴慧子在书里写的:

“人一辈子,走走瞧瞧,吃吃喝喝,不生病,便是福泽
如果能碰着自己爱也爱自己的人,再发点小财,便是天算夜的福泽。

愿你拥有这份福泽,并且珍惜这份福泽。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天下原创发布。
作者:叶寒。
诗词天下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