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黄升

万籁寂无声。
衾铁稜稜近五更。

喷鼻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
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一天一首古诗词  宋词黄升南乡子冬夜

译文

冬夜万籁静寂无声。
已近五更时分被子却还是冰冰冷冷。
炉中沉喷鼻香已燃尽,灯时间暗,孤冷凄清,这样的夜何时才是尽头。
窗外也只有那结成的霜花伴着明月。
孤寂寒冷夜,想着那迎风绽放的梅花也是烦恼的无法入眠的。
我在想着梅花而梅花也在念着我,相互顾虑着。
起床时看到那玉瓶中的水已全都凝集成冰。

注释

稜稜:寒冷貌。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赏析

黄升是一位著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
词人生在南宋中期,从前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这首词看,纵然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
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
“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彷佛有稜角一样平常,难以贴体。
至“喷鼻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把稳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喷鼻香已尽,残灯如豆,阴暗非常,凄清非常。
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把稳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各处的景象。
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
“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停当妥善、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
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喷鼻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
而“凄清”二字,则陪衬了本文的全体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
由此可见,词的构造是有条不紊、十全十美的。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遐想到梅花的“睡不成”。
冰寒大地,永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
此语奇警,设想绝妙。
接下去二句说:“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
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非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
它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洒脱的风采。
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
由于词人关怀寒夜中梅花,于是不顾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
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蕴意深远,饶有余味。
如果词人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耸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
由此可见词人手腕之高明。

从全体词来说,晶莹快洁,宛如彷佛玉树临风;托意高远,说它的风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合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