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姜太公钓鱼台景区
《渭上偶钓》是唐代大墨客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
昔日白头人,
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
七十得文王。
“太公钓鱼,愿者中计”
姜太公在渭水钓鱼,实际上是等待机遇。自碰着周文王,他从此放下钓竿,辅佐文王和武帝,打败纣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元勋。
针言“太公钓鱼,愿者中计”来源此典故,著名历史人物李白、杜甫、苏东坡等都借此赋诗抒怀
文王访贤
姜太公的钓鱼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净水秀,古柏叠翠,景致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游览胜地。
钓鱼台因西周绅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有名于世,史料文籍均有记载。
自唐贞不雅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
姜太公钓鱼台
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李亨封姜太公为武成王。迄于清,历代在此建有文王庙、三清殿、王母宫、玉皇庙、吕祖洞、九天圣母庙、戏楼、钟楼及寝室等20余座、60余间,分布在岩壑翠柏之中,加上滋泉、丢石、望贤台、巨柏等自然风光辉映,钓鱼台更具魅力。
太公庙
白居易的《渭上偶钓》反响了白居易渭上偶钓,意不在人,亦不在鱼的忘机心态,描写了姜太公垂钓处的自然风光与历史的渊源。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师长西席,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搬家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唐代三大墨客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措辞夷易普通,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喷鼻香山,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蟠溪河
《渭上偶钓》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
偶持一竿竹,悬钓至其傍。
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
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
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