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谜语诗,便是以诗的形式作为谜面的谜语。
答案指人或物或字。

1、王安石的两首谜语诗

王安石任宰相时,一位老木匠为他设计了一套宅院。
老木匠拿来模型请王安石过目。
王安石看后频频点头,但又在模型的后花园墙壁正中处题了首诗:

倚阑干柬君去也,顷刻间红日西沉;

14首古时刻的谜语诗感悟诗人的聪慧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年夜精深

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

老木匠思讨少焉,恍然大悟,立即修正了模型。
王安石再看,果真更加满意。

原来这是一首谜语诗,每句的答案都是“门”字。
意思是请老木匠在后花园加个门。

2、怨妇诗

从前,有一个女子的丈夫离家三年不归。
三载春秋,恶风扑门,冷雨敲窗。
已到融融景象了,才想到窗纸早该裱糊了,可怜这痴情的妇女,巴心巴肠地悬望着京城里的丈夫,算计着他离家的时节,做着团圆的美梦。
等啊,盼啊,盼来的却是一纸无言的嫌弃!

四月将近五月初,刮破窗纸重裱糊;

丈夫进京整三年,捎封信儿半字无。

这首诗谜面上写的一个怨妇,实际上隐射四位中药名:半夏、防风、当归、白芷。

3、遗诗隐何物

从前,有一个被百般虐待的媳妇,在实在活不下去的情形下投井自尽了。
临去世前,她含泪在墙上写下遗诗一首:

他打我知道,背后有人挑。

心中明似镜,为的路一条。

这四句诗,既表明自己明净无辜,又是一则物谜:隐射灯笼。

4、比喻贴切的谜语

二人乘舟,触景生情,打一谜语,谜面是一首幽美的词:

在外家,绿发婆娑,自归郎手,青少黄多。
受尽了多少折磨,经历了无数风波。
休提起,提起来珠泪洒江河!

这条谜语,既借一个封建社会里受尽压迫女子之口,阐述了她的不幸遭遇;也维妙维肖地对答案(竹篙)作了形象的描述。

5、数字谜语诗词

下面三首谜语诗词,从内容上看都是情诗,其答案都是隐射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相传,宋代著名女墨客朱淑真,在她丈夫变心后曾巧制了一则《断肠谜》,以抒发她怨恨绝决之情。

下楼来,钓钩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贯去了;詈冤家,言去以留;

悔当初,吾错失落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乾隆曾写过一首数字谜语词:

下珠帘焚喷鼻香去卜卦,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恨王郎全无一点直心话,欲罷不罷,吾把口来压!论笔墨交情不差,染成皂难讲一句明净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抛得奴力尽手又乏,细斟酌口与心俱是假。

此词中,“下”去“卜”是“一”,“天”不见“人”是“二”,“王”“无一”是“三”,繁体字的“罷”去了“能”是“四”,“吾”去了“口”是“五”,“交”不要“差”(乂)是“六”,“皂”去了“白”是“七”,“分”去了“刀”是“八”,“抛”去了“力”和“手”(扌)是“九”,“思”去了“口”和“心”是“十”。

6、郑板桥的铜壶诗

郑板桥弃官后,一日来到扬州字画社,恰逢一些文人墨客正饮酒助兴。
此时,他又渴又饿,见屋内木炭炉上的一把铜壶里水已翻滚,便伸手提壶要冲茶。
忽听一阵哈哈笑声,众雅士中的一位父老道:“新来的师长西席请听着,想喝茶不难,要知我们有个规矩,喝前须赋诗一首。
请以你手中铜壶为题,若赋得好诗,莫说是茶,即便是酒也由老身包了。

老者话音刚落,郑板桥微微一笑,即吟道:

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烧身称豪杰,

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

众文人一听木鸡之呆,当众人得知此人是郑板桥后,都拱手相敬。

7、咏伞谜语诗两首

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
送得郎君归去也,倚门独自泪淋漓。

诗中“语”谐“雨”,“情”谐“晴”。

害了相思病,身体瘦如柴。

巴得团圆时,不觉泪满腮。

8、有好酒卖

明朝时期,海南出了一个状元,叫伯畴。
人称“海南才子”。

有一天,他途经一家酒店门口,店主央求他为酒店赐个吉利。
伯畴微笑自若,握笔在手,略思少焉,然后大笔一挥,写下了七绝一首:

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人们都在啧啧夸奖伯畴的诗句幽美,却有人大喊道:“不,不但幽美,你们看,'一轮明月挂半天’,不正是'有’字吗?'淑女才子并蒂莲’,分明是'好’字;'碧波池畔酉时会’,是'酒’字;'细读诗书不用言’,是'卖’字无疑。

“呵!有好酒卖!”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9、招牌谜

从前,有一店铺的招牌上写道:

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

酉时天下雨,读书不用言。

招牌挂出后,人们都争相不雅观看,故而买卖兴隆,顾客盈门。
招牌的答案也是:有好酒卖。

10、字谜诗

何人做生意出远门,河水奔流不见影。

千柯木材火烧尽,百舸争流舟自沉。

答案是:“可”字。

11、艄公考举子

乾隆年间的一天,有十几名举子赶到黄河渡口,准备渡河,正遇上黄河涨大水,无人摆渡。
举子们望着彭湃澎湃的黄河,正在发急之际,忽见从岸边芦苇丛中划出一条船来,船头站着一位老艄公。
他把小船靠到岸边问明情形,就对举子们说:“我可以送你们过河,不过,有个条件,我先出个字谜请各位猜,猜中者,立即上船过河,分文不收;猜不中者就请拨马而回,再死守三年寒窗吧!”

举子们听罢,都以为这有何难,

就请老艄公出谜。
老艄公念道:

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喷鼻香,

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

瘵子们听罢,全傻了眼。
这时,正在渡口附近洗衣裳的两位姑娘“噗哧”一笑说:“这么多的举子,连一个普通的字谜也猜不中,真是一群蠢才!”

老艄公听了哈哈大笑说:“听口气,你们能解开这个字谜,何不说出来。
让秀才们也长长见识。
”两位姑娘推让了一阵,一位年事稍小一点的站起来,念道:

水里游鱼山上羊,东拉西扯配成双,

一个不吃山上草,一个不会水中藏。

老艄公听了说道:“这群书呆子,干脆回家抱孩子去吧,免得摧残浪费蹂躏盘缠。
”说着就舞动双桨,向黄河对岸划去了。

字谜底:鲜。

12、以谜破谜

听说,秦少游打一木工用具谜给苏东坡猜:

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有时射出一光芒,天下邪魔不敢当。

东坡假装猜不中,说:

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

为君立时弹,弹尽天下曲。

秦猜不中,见告苏小妹,小妹说:

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牵纤去,归时摇橹还。

秦又猜不中。
小妹说:“我的答案便是你的答案,你的答案便是大兄的答案。
”这时少游笑而始悟,答案都是木工用的墨斗。

13、七谜共一物

七人参加司帐培训班,晚上猜谜娱乐。
七人所作谜语分别是:

五男二女分家,打得纷乱如麻,欲问何时了却,直到清明方罢。

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

长方院子一墙隔,高下分下两群鹅,多的不过五个整,少的一个顶五个。

顺着念,司帐常常用,倒着念,主张没拿定。

一只宝盒巧又巧,盒中不满百粒珠,假如仔细算一算,万万千万没法数。

远看一本书,近看一窝竹,盘盘一下猜不中,请你再读十年书。

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三个小子来捉猪,吓得猪儿乱打撞。

七人谜语出完,大家异口同声道:“咱们是不谋而合,三句话不离本行啊!”原来答案都是算盘。

14、词女之夫

宋代文坛绅士赵明诚,一次外出归家后怏怏不乐,食欲不振,形体日渐瘦削,父亲讯问他,他回答说,我梦中见一人对我言道: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麻除草麻,芙蓉开新花。

他的父亲听了大笑,猜出儿子说的是“词女之夫”四个字。
由于赵明诚认识女词人李清照,双方一见钟情,但在封建社会里婚姻是不得自由的,因而忧郁成病。
他父亲当即允了这门亲事。

感激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奉告。
我们看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