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患此病者,血吸虫在人体内产卵,随粪便排出,在水里孵化为毛蚴,侵入钉螺,发育繁殖为尾蚴,逸之水中,一样平常人打仗有尾蚴的水侵入体内导致发病。
此病在我国盛行由来已久,晋隋以来祖国医学文献中都有类似血吸虫病的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先后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一男一女两具古尸,均在体内查出血吸虫卵,解释至少在2100年前,此病就在我国长江中下贱盛行。
解放前,有的专家学者对血吸虫病的盛行情形曾做过一些调查,但国民党政府没有采纳任何防治方法。1949年,解放军在渡江作战和水上练兵中大批传染血吸虫病。因而引起了把稳,开始了防治事情。
初步调查创造,长江中下贱各省血吸虫病盛行极为严重。儿童染上此病影响发育,乃至成为侏儒。妇女染上多没有生养。青壮年传染影响劳动,到了晚期,腹大如鼓,损失劳动能力,以至去世亡。血吸虫病盛行区造成许多屯子人烟稀少,田园荒漠。还涌现了一些“寡妇村落”,无人村落。血吸虫病是危害人们生产、生活、生养、成长、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
新中国成立往后,毛主席对此十分重视。1953年沈钧儒在太湖调理,创造血吸虫病盛行专横獗,就写信给毛主席,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关注,随后复信指出:“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并将信转给当时的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卖力同道处理。
1953年11月,毛主席在杭州调集华东、中南地区省委布告会议研究农业问题时,毛主席又提出“我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1956年1月,毛主席在杭州和南方各省委布告研究农业问题之后,又在天津调集了北方省委布告进一步研究,在往后形成的《农业十七条》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四十条》中,都把防治和基本消灭危害人们严重的疾病,首先是消灭血吸虫病,作为一项主要内容。
1956年1月25日,毛主席召开最高国务会议,谈论中共中心提出的《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毛主席对当时广大农人和疟疾作斗争的豪情壮举非常重视。在《中国屯子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媒介中指出:“许多危害公民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等等,过去人们没有办法对付,现在也有办法对付了。总之,群众已经瞥见了自己的伟大出息。”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心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于1955年11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理解到有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12省、市区的243个县市(后陆续创造378个县市),盛行血吸虫病,患者约1000万人,约1亿人受到威胁。这次会议确定了“加强领导,全面方案,依赖互助互助,组织中西医力量,积极进行防治,七年消灭血吸虫病”的方针。
1956年3月24日—28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血防会议。两次血防会议往后,广大群众听到毛主席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后,欢欣鼓舞。各有关部门积极合营,把消灭血吸虫病作为本部门的一项任务。农业部门结合各项生产活动做好灭螺事情。水利部门根据“疫区优先治水,治水优先灭螺”的原则,把兴建水利举动步伐与消灭钉螺结合起来。畜牧部门承担了耕牛血吸虫病防治事情。共青团、妇联和疫区驻军也积极合营。许多血防科技职员,,深入疫区结合实际节制了我国血吸虫病盛行的特点和规律,开展消灭血吸虫病战斗。
1958年,毛主席在安徽察看时,亲自看了安徽消灭血吸虫病的方案,毛主席对血防事情的关心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向血吸虫病作斗争。
江西余江县是血吸虫病盛行区,有6000多病人,钉螺面积97.2万平方米,去世于血吸虫病的有3000多人,有的村落落几百万户只剩下几十户,十几户。1956年春,传达了毛主席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后,余江县委紧急动员,经由两年苦战,消灭了血吸虫病,疫区发生了根本变革。
1958年6月30日,《公民日报》宣布了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毛主席看后,非常高兴,欣然提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并特意在诗前面加了个引言。
读六月三旬日《公民日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朝阳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送 瘟 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落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东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诗前引言,毛主席得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后大喜过望的心情言于溢表,毛主席关心群众疾苦,情系民生的情怀跃然纸上。
诗歌赏析
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是联章体,但每首又可独立成章。它通过血吸虫在旧社会长期盛行,危害严重和新社会迅速被消灭,解释了旧社会国家对劳动人民的漠不关心,歌颂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抖擞出来的冲天干劲和改造山河的英雄古迹。
第一首写旧中国瘟神专横獗,公民深受其害的悲惨景象。旧中国血吸虫病长期盛行,广大屯子悲惨冷落,表达了墨客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第一首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意思是江南大地绿水长流,青山环抱,却都是空有的这么多美好,一个小小的血吸虫连神医华佗都无可奈何。
颈联“千村落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极写血吸虫病之惨烈。千村落万落,荒草丛生,到处都是病人留下的粪便,千家万户剩下的都是断垣残壁,不见人影,只有鬼在唱歌。给人展现的是一幅悲惨冷落的景象。“遗矢”,是用典。是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的典故。这里的意思是指血吸虫病后期的人常腹泻的症状。
首联和颈联里以“绿水青山”、“千村落薜荔”、“万户萧疏”形成比拟。一个“枉自多”强调了磨难严重,人烟稀少,一片悲惨。这四句诗勾画出瘟神肆虐的江南屯子秽污遍野,冷落冷落,触目惊心的悲惨景象。
颔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说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路程,沿着天路遥望浩渺银河。
墨客从广阔的宇宙着笔,开展恢弘的想象,但又极富科学精神。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意思是牛郎想要问问瘟神的事,只能见告他,统统悲欢离合都已经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
不雅观望星河,遐想到出身底层的平民,关心人间疾苦的牛郎,如果他问起瘟神肆虐的情形,也只能见告他,瘟神肆虐,百姓悲苦的情景几千年了,都没有一点变革,这统统也都犹如滚滚东流的江河水,终将随着韶光的流逝而一去不复返。
墨客以无穷无尽的宇宙来渲染旧中国公民漫无边际的苦难。毛主席的情绪表现得深奥深厚而激越,不难领会却耐人寻味。
尾联与牛郎的问答,是紧承颈联而来,它既是第一首的结篇,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第二首。
其二
第二首写新时期新社会公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壮举和公民幸福安康,瘟神被逐的情景,歌颂了伟大的时期和英雄的公民。感情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的感情烦闷,语气哽咽,形成了光鲜的比拟。
首联“东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明显与第一首风格不同,这里以明快的措辞描述出了新中国成立往后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六亿公民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东风吹拂,万千杨柳挂丝吐新,神州大地六亿公民斗志昂扬,个个都像古代尧舜一样,都是英雄豪杰。
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这里紧承首联,进一步书写新中国的绚丽风光。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故意化波折险阻为畅通的桥梁。
“红雨”指落花缤纷,它出自唐代李贺的《将进酒》中“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笔下展现的是一幅暮春的伤感图景,毛主席把这种暮春的伤感意境活化为明丽畅快的美好图景。“青山”不再是“枉自多”,而是富有活气的“化为桥”,特殊是与“红雨”相互映衬,令人线人一新。“随心”和“着意”自然而又奥妙地把喜悦之情融入美好的景致之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颔联的写景,实在是从侧面讴歌劳动人民移山填海,大兴水利,劈山开岭,修建通途的奇迹。写劳动却不写人,为民造福的工程皆因“红雨”的“随心”和“青山”的“着意”,这不能不说是墨客的生花妙笔。这样,诗的主题因此而更加明确,诗味因此而更加浓郁。
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这是实写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不雅观景象。公民群众在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摆荡银光闪闪的铁锄,整饬山川,在波涛滚滚,惊涛拍岸的大江大河边挥舞着铁一样平常的臂膀,兴修水利。
“天连五岭”,写山之嵬峨,“地动三河”,写水之浩瀚。一山一水,形成两个雄伟壮阔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挥舞银锄,移山填海的巨人般的劳动人民形象就清晰地展示出来了。
墨客着力写景,是由于山越高,水越大,背景越雄伟壮阔,劳动人民的高大形象就越突出。劈山治水的力量就越强大。“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内涵就加倍详细。
这里有一点必须要解释,便是诗中的战天斗地,绝不是纯挚的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而是为了根治血吸虫病。由于血吸虫病都是因水而生,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就可能会有血吸虫病,因此,总会有人被传染,只有大兴水利,填壑平沟,消灭钉螺,根治血吸虫的滋长地,才是根治血吸虫病的唯一办法。斗志昂扬,斗志昂扬的中国公民确实用这种办法,仅仅两年韶光,彻底消灭了存留在江南大地2000多年的血吸虫病。
尾联“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扣题,用轻松诙谐的语调,表达了对瘟神的唾弃与嘲讽。尊称瘟神为“君”,极富调侃意味,表现出毛主席豪迈的情怀和乐不雅观的精神。“照天烧”,描述了公民欢欣鼓舞,瘟神狼狈兔脱的盛大场面,表现了中国公民消灭血吸虫病的喜悦气氛。
送瘟神本是民间祛灾辟邪的一种习俗,毛主席以此为题,突出表现了血吸虫病肆虐之久,危害之重,以及公民群众为消灭血吸虫病而抖擞出来的冲天干劲和昂扬斗志。第二首的尾联对“送瘟神”进行着力渲染,实在也是对两首诗的总括。
艺术手腕上,《七律二首·送瘟神》奥妙地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自然科学、诗词典故与现实中的山川江河、公民生活、劳动场景领悟在一起,意象丰富,形象生动。毛主席的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对公民群众最朴拙最热心的歌颂。是一曲欢欣雀跃,响彻云霄的胜利赞歌。是毛主席情系民生疾苦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