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众所周知,科举是古代社会用来选拔人才的,在古代社会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浸染,可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实际上在历朝历代中就有很多的精良人才,他们虽然满腹经纶,但是却一贯由于各类缘故原由无缘仕途,比如大家都非常熟习的李贺,孟浩然等人。而这首诗的墨客罗隐也是这样一位,他从小就勤学苦读,从二十八岁那年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到他55岁那年,参加了十几次却仍旧无缘于仕途。
在大中十三年,26岁的罗隐从杭州出发前往长安去参加科举,在他路经钟陵的时候,他认识了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位歌女李云英,缘故原由不仅容貌出众,而且非常有才华。那时她正与身边的人评论辩论国家大事,恰好被罗隐听到顿时,她的那些不雅观点与见地让罗隐大为惊叹,以为自己曾经对歌女的印象被颠覆。
以是他定下心来,再一次打量这位女子,在她身上看不到丝毫的媚俗之气,是一位奇女子。在之后两人的谈天中,他们有很多见地都一模一样,顿时一见如故,引为心腹,也相互也生了爱慕之心。虽然李云英以为罗隐的性情有些高傲,但是仍旧十分佩服,为了他谢绝了很多的人,而罗隐也为了她将行程延迟了半个月。
附近考试,罗隐不得不离开,两人告别希望能够再见,可是罗隐这一走就走了12年,在这12年中,有很多人向李云英求亲希望她能够从良,但是由于她一贯在心中挂记着罗隐,以是始终流落于风尘之中。十几年后罗也又途经了这里,他以为李云英可能早已嫁人,而他无颜面对,可这时,命运让他们两人又见面了。
在一次见面中墨客有感,原来这么多年来双方都没有任何改变,还是落魄的诗人与歌女,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的前两句。而在这首诗的后两句中,墨客故意说他们不如别人,实际这种说法却非常的委婉而又蕴藉。要到李云英在年轻时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那绝对是万中难得挑一,罗隐虽然长相普通,但是却是十分有才华,可见个中一定另有缘故原由。
这是罗隐十分著名的一首诗,尤其是末了那14个字,真是令人倍感悲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想熏染到墨客的失落意以及故友相逢的繁芜心情,有酸楚,又欣慰,有同情,那种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的心伤更是让人感到十凄苦,让人不忍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