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梦里挑亮油灯不雅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日在沙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dì lú)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齐心专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落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隽誉。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分开险境。)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得年夜方冲动大方,末了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空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凄凉色彩。全词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有极深的艺术传染力。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什么地方可以瞥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犹如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期,做了三军统帅。他能霸占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仇敌低头和屈从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假如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整顿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怀、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措辞入词,活用典故针言;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相互呼应;即景抒怀,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概阔大,情调乐不雅观昂扬。
3、黄鹤楼 [唐]崔颢(hào)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的神仙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面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明朗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乡关:故乡。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致,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概伟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厚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不雅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崔颢奠定了一世诗名的根本。
4、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回顾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陲,探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疆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陲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涌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生平,心始终在前哨抗敌,人却老去世在江湖!
此词描写了作者生平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比拟,反响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斗志昂扬,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落望;下片抒写仇敌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措辞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传染力。
5、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肃清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规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思念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书愤》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期间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个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表示“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感情。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光阴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墨客繁芜的内心天下。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憨实。
6、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日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勾留之意。薄暮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景象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交际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觉得是凄清、凄凉、壮阔、深奥深厚,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凄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途的艰巨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繁芜而又抵牾的感情。
7、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探求?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去世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好(hǎo)。 开:首创。 济:扶助。
《蜀相》是唐代墨客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墨客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不雅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弯曲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探求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思念到泪流满襟,抑扬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抑扬,具有震荡民气的巨大力量。
8、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只管能乘雾翱翔,究竟也会去世亡化为灰烬。年迈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年夜志壮志仍旧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年夜志不会止息。人的寿命是非,不但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骥(jì):良马; 枥(lì):马槽; 已:停滞;
盈缩:指人的寿命是非。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9、步出夏门行·不雅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不雅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iāo sè),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个中;
星汉残酷,若出其里。
幸乃至哉(zāi),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不雅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特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凄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玉轮的运行,彷佛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残酷,彷佛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0、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年的光阴什么时候才了却?过去的事记的很多!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顾去惦记。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该当还在,只是宫女的年事已经变老。问我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这是作者的绝命词。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笼罩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腔调和弯曲回旋、流走自若的艺术构造,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朴拙,构造精妙,措辞清新。尤其末了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利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