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于古人的发音与我们本日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本日我们的读音更多的是从个人理解诗句含义的角度来确定读音。不同的发音对应着不同的含义。
比如,“纵我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中的嗣,可以读si(上声),也可以读yi(阳平)。读si(上声)时是承接的意思,这时“子宁不嗣音”的意思便是“你以前写过信给我,现在怎么不连续写了”;读yi(阳平)时,通“贻”和”诒“,是寄、传送的意思。
“挑兮达兮”中的挑,可读tao(阳平),也可读tiao(阴平)。读tao(阳平)时,是独自走动之意,读tiao(阴平)时是举止天真自然,得意其乐之意(《说文》)。
”在城阙兮“中的”阙“应读成que(上声),指的是古代宫殿大门两边供瞭望的楼;若是读成que(阳平),便是过失落、疏失落之意,就与诗中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当我们在读这些古诗词时,创造读音与我们本日的读音差别很大的时候,就应找出差别的缘故原由,如果是通假字就要读通假字的那个音。
在读的过程中选择得当的音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从音韵的角度去读也很主要。比如,“挑兮达兮”中的“挑“,读成阴平就没有读成阳平时的起伏感强,强烈的起伏感更加能映衬在不雅观楼上一直走动的那位女子心绪不宁的心情,能把诗中想表达的意境充分表示 。
我们不是搞古汉字研究的人,如果以为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为更好地理解诗意也可以用自己的家乡话或方言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