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山河令》背后的人,除了剧作可圈可点的主创团队之外,原著小说《天涯客》的作者Priest更是不容忽略。
事实上,近年来一系列影视剧爆款《镇魂》《有匪》的原著作者都是这位人称皮皮、小甜甜的神级作家。

本次爆火的《山河令》的原著小说《天涯客》实在便是一部关于自由与救赎的作品,两位主人公不顾统统冲破身份的枷锁、在相互救赎中找寻自由,书中一句“世代相交,不过尔虞我诈;萍水相逢,却能相依为命”更是对付人性中善与恶的极致呈现。

这部Priest在十年前创作的作品,如今看来可能措辞与布局都略显稚嫩,但却透着一种自然的拙朴与诚挚,一种行云流水的洒脱江湖气。
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天涯客》里的那些诗意瞬间。

1“一入江湖岁月催,少年子弟江湖老”

山河令火了原著这绝美诗词更让人意难忘

“一入江湖岁月催,少年子弟江湖老”,这句被Priest放置在小说开篇处作为引子的诗句,可以说道尽了两位主人公身在江湖的快意与无奈。
而事实上,这句化自一首至今作者依旧辩论不休的诗歌(比较常见的说法认为是黄霑,便是我们熟习的《沧海一声笑》的作词):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

此诗的格律绝对称不上谨严,但是意境却十分洒脱快意,后来被徐克的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得以大放异彩。

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相识相交,个中一位主人公周子舒起初不愿透露身份,因而活着人面前化名周絮时,生来便是周子舒心腹的另一位主角温客行这样想道:

“周絮——他想,人如浮萍,身如柳絮
苍茫世道,三山六水,什么样的人能决然一身,满不在乎地踽踽独行于天地间,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什么都不焦急呢?”

周子舒起出周絮这样的化名,确实是源于其心中渴望无拘无束、浮萍柳絮之意。
那么这“人如浮萍,身如柳絮”又是何处化来呢?Priest的创作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意境有些干系的诗词,你能遐想到哪些呢?

小北首先想到的便是诗圣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仇兆鳌《杜诗详注》评陈说“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乃物之意”,个中未必没有讥讽时势的意思。
但光看这两句写景,确实是意境开阔通透,自然勾勒出一幅暮东风景。

除此之外,明代墨客张楷在《白头吟》中曾有诗句:“风中柳絮未曾粘,浪里浮萍那得定”。
清代墨客安平的《中秋月夜小坐凉亭》中“出生茫茫无定局,且随柳絮化浮萍”则与小说中意境更贴。

末了再借此为大家奉上一首民国怪才文人朱青长的《明月满扬州 问远》,风格乖张却颇能莫名地戳中民气,看似粗梗直白却又颇见奇妙之处:

天末几重树,践约袅微烟。

烟头远连雨尾,遮著外江船。

载了多少很多多少愁去,载了许多人去,不见一舟还。

君住在何处,当莫是长干。

去年书,前日信,莫相奸。

浮萍柳絮,和风和蝶搅成团。

来也不成来意,去也不多时候,人在有无间。

除是天上月,或可照君颜。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王风·黍离》一贯都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目,个中的“黍离之悲”更是蕴藉千年深入到我国的文学传统之中。

而在小说《天涯客》中,周子舒看着温客行使出的一套秋明十八式,确认了温客行的父母正是二十年前行侠仗义却不幸惨去世的圣手温如玉夫妇时,温客行飘零无家二十载的出生之悲便在这首诗的氛围中极尽陪衬:

“只听温客行忽然开口唱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央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

当年平王播迁,家室飘荡之时,传说周大夫行役途经宗周镐京,瞥见了那旧时宗庙宫室都已经破败如此,朱颜落寞,而荒草漫漫、黍稷郁郁,触景伤情而生了这一首悲歌。

黍离之悲,是家国之伤,亦是个体的无奈与怅恨。
今昔变迁,唯有满目悲惨,触景生情,一次次的回忆却并没有带来感情的淡漠,《诗集传》说“所感之心始终如一,不少变而愈深”,这种心绪繁乱而又无处发泄的惨恻,既是原来诗歌中行役至故都的周大夫的心境,也同样是小说中再一次回忆起父母惨去世的温客行的创伤。
方玉润眉批此诗是“凭吊诗中绝唱”,确非虚言。

人生能有几心腹,多少孤楚心境只能在由自己一遍又一各处咀嚼和消化,这样的心境不但是《王风·黍离》,在《诗经》其余一篇担忧国之讲亡的《魏风·园有桃》中也同样表示得淋漓尽致:

园有桃,实在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
盖亦勿思!

园有棘,实在之食。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
盖亦勿思!

3“一眼万年轻,唯此心如旧”

在江湖快意与出生之悲外,情绪线也同样是《天涯客》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小说中,痴心一片的绿妖柳千巧对付丘烽凄美的单相思便是由一阕动人的《生查子》串起:

平江柳色青,花月遥相守。
岁岁复年年,逢此冰消后。

几次沧海平,山雪别云岫。
一眼万年轻,唯此心如旧。

这阙词彷佛是Priest自己所填,可以说是很见作者的功底了。
通篇没有什么晦涩或者秾艳的笔触,只有自然朴实却又一往而深的情意。
在小说的故事设定中,“他随口一说,她铭记到去世”的这首词,彷佛也正显影着生平悲剧的绿妖柳千巧对付丘烽一见倾情、生平相思的情愫。

配角的情绪虐得人肝疼,主角的情绪也同样让人久久回味。
小说《天涯客》中关于主角的情绪线有许多精彩的笔触,个中一句将诗情点化在人物的深情之中,可以说是非常地戳人泪点了:

“凉雨知秋,青梧老去世,一宿苦寒欺薄衾,几番世道蹉跎……也不过一声‘相见恨晚’。

温客行孤身一人在鬼谷中踽踽独行谋划二十余年,终于在碰着周子舒之后重新感想熏染到人间的情绪,而欢迎他的却是周子舒将不久于人间的噩耗。

剧情不再细说,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一句中那些经典的意象。
“凉雨知秋”让小北直接遐想到的是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看名字不难猜到,这部杂剧讲述的是马嵬坡贵妃身死、安史乱后唐玄宗作为太上皇退居西宫、朝夕哭奠贵妃的故事。
杂剧的结尾这样写道:“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
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
雨湿寒梢,泪染龙袍。
不肯相饶。
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

“青梧老去世”则是悼亡诗词中更十分经典的梧桐意象的外化。
“半去世梧桐”之意象最早出于《七发》,个中尚有激楚悲越的声韵;到庾信《枯树赋》时方融入个人出生的感怀,到唐代已定型为丧偶意喻,如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去世梧桐老病身”之句。
而宋代词人贺铸怀恋正室的《鹧鸪天》可谓是将这一意象利用到了极致: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去世清霜后,头白鸳鸯失落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而小说《天涯客》由“秋雨”“梧桐”两个意象引出两位主人公相见恨晚、却又各自大重的怅恨,感情的点化可以说是十分到位了。

以上都只是小北对付《天涯客》中一些精彩词句的个人解读,各位读者也可以有更多更精彩的解读评述,对付他们在小说中引用或者化用的诗词,又有哪一句让你低回吟咏、浮想联翩呢?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原文有删减

作者:泽宇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涉嫌陵犯您的合法权柄,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