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了两个把他带到“天国”又连累他走向“地狱”的姓王的人;

碰着两个对他有着重大影响的天子;

交了两个很“二”的朋友;

生平遭到两次贬谪;

处处为人着想的柳宗元世界以痛吻我何必报之以歌

……

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原来就随意马虎活得很累,更何况像柳宗元这样正派、追求完美的人呢?

有谁不想过洒脱的生活?面对磨难的时候,柳宗元也很想故作轻松地甩一甩头,淡定地说:

天下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天下还真的偏偏爱以“痛”来吻他,他真的能做到“报之以歌”吗?

01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长安,“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十年。

别看唐朝经历了这场战乱后已经由盛转衰,那还只是“转”,还没有真正的“衰”,长安依旧是8世纪全天下最繁华、最富庶的国际大都邑。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到处都是来这里追求梦想的人,也有人举家从外地迁到这里,在长安安家落户,随便拿块砖头一扔,没准儿就能砸着一个贵族。

砖头现在扔到了一户看似普通的姓柳的官宦人家,他们家出身了一个小男孩儿,这个小男孩儿终年夜后会用他的笔搅动全体文坛,他会成为一个大量写山水游记的人,一个把寓言故事发展完善的人,全体中国文学史永久也不可能绕开的一个人。

他,便是柳宗元。

从小,父母就会见告他,他们是河东人(今山西运城永济市),河东有三大姓,柳、薛、裴。

他们祖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还有一个,是唐高宗李治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柳家最风光的时期便是王皇后的时期,那时他们家同时在尚书省任职的就达二十三人之多。
可是随着武则天的上位,王皇后一人败落,百口遭殃。

武则天对王皇后的所有亲戚朋友都进行了绝不留情的打击伤害,从此,“炽手可热势绝伦”的柳家屁滚尿流。

只管柳宗元从来没有回过老家,可是他对那个承载了他们家族辉煌时期的地方充满了神往,他乐意大家称呼他为“柳河东”。

柳宗元是个懂事聪明又早熟的孩子,他从小就有两个欲望:

一是让柳家重新辉煌,二是让柳家人丁茂盛。

这两个欲望对付柳宗元而言,实现起来彷佛不那么困难。

才十三岁他就替一个高等官员为朝廷写过一封祝贺打胜仗的信;

二十一岁就在高难度的科举考试中考上了进士;

二十五岁通过了高淘汰率的博学宏词科的考试;

之后从皇家图书馆校正管理员(集贤殿书院正字)到长安下辖的蓝田做公安局局长(蓝田县尉);

然后做到国家监察部的高等公务员助理(监察御史里行);

一贯到文化部兼教诲部的高等公务员(礼部员外郎)。

柳宗元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此时才三十二岁。

这期间如果不是由于父亲去世须要守丧三年,柳宗元不到三十岁就能完成从普通读书郎到中心级别官员的华美转身。

而这时,他已经娶了当时文化名人杨凭的女儿,夫妻恩爱和谐,仕途节节高升,他人生的欲望很快就可以实现。

就在此时,美好的天下用炽热而痛楚的嘴唇吻了他一下。

02

二十一岁考进士的时候,柳宗元碰着了生平中最为主要的朋友——比他大一岁的刘禹锡

柳宗元很喜好这个朋友,虽然这个家伙有点“二”,但是他就像火热的夏天,而自己则是沉郁的秋日。

刘禹锡把他先容给了太子李诵的侍读王叔文以及王伾。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病逝,太子李诵登基,他便是唐朝第十位天子唐顺宗。

唐顺宗一当上天子就重用王叔文和王伾,发动了“永贞改造”。

他们废除苛捐杂税,罢免贪官污吏,召回被贬忠臣,废除扰民害民的“宫市”,还将上千名宫女放出皇宫,让她们自由选择生活。

当时的老百姓拍手喝采,欢呼大喜。

但是改造只进行了八个月就失落败了。

顺宗被迫让位。
王叔文贬官后被赐去世,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先后被贬官到很远的地方做司马,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宜”。

现在 “二王”已经“卒”了,一个天子立时要“崩”了,另一个天子唐宪宗李纯也登场了。

他当上天子往后也大刀阔斧地改革,但是!
他便是不用有空想、有才能的刘禹锡和柳宗元。

而且他还宣告,无论什么时候大赦天下,“八司马”在他面前就只有八个字:永不赦免!
永不任命!

由于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议论立储问题的《六逆论》,触痛了唐宪宗的神经。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政治上头脑大略的柳宗元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朝廷就下诏书让他卷铺盖卷走人了。

从天国到地狱的路要走多久?

八个月。

长安便是他的天国,永州(今湖南永州)便是他的地狱。

来到永州之后,他一贯在反省自己,为什么自己齐心专心为国,反而落得个这样的了局?还是太一帆风顺了啊!

年轻时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如果没有人引路,做大事时很随意马虎栽大跟头。

结果他还在这里勤学不辍地找自身缘故原由呢,他那个朋友刘禹锡,此时正没心没肺地在偏远的朗州(今湖南常德)年夜声为秋日唱赞歌: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大家都说秋日随意马虎悲哀,我咋看不出来哩?我便是以为秋日好,比春天还好!

我一看到万里晴空,一只鹤凌空飞起,我就特殊想作诗!

柳宗元看了朋友托人捎给自己的这首诗,心情爽朗了一些,他能想像到刘禹锡手背在身后吟诗的样子,他的表情一定是:

天下以痛吻我,我非要大唱反调!

柳宗元也很想大声唱歌,于是他约了几个朋友陪他一起嬉戏,他们来到了城郊的小石潭。

这里真美呀,水声叮咚,如鸣佩环,尤其是那水中游动的鱼,彷佛在和游人逗乐,真故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可是他便是唱不出来,你看那四周: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唉,这地方也太悲惨了,弗成,不能呆了,得赶紧回去。

回去往后心情好了吗?没有。
他把这件事记下来,便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他游遍了永州的美景,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可是他依然无法高歌。

看到附近的那条冉溪,他给改名叫“愚溪”,为什么呢?

由于我便是太屈曲了,才会犯弱智缺点,才会被贬官到这里来,你随着我这个屈曲的人在一起,不叫“愚溪”叫什么?

还有那座小丘,改名!
愚丘!

那眼泉水,改名!
愚泉!

那条小沟,改名!
愚沟!

03

有时候,一念起,天国未必便是天国,一念落,地狱也未必便是地狱。

此时的柳宗元固执地认为,永州便是地狱,他不知道,他在这地狱中将要度过难熬的十年。

十年啊,母亲病逝、女儿短命、家中失落火,柳宗元可谓是家破人亡,他才三十多岁就浑身是病,影象力也严重衰退。

即便如此,柳宗元依旧在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依旧处处为他人着想。

小时候,为他人着想是一个大大的泡泡,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终年夜后,为他人着想是一道长长的彩虹,改革弊政、复兴大唐;

而现在,为他人着想是一声幽幽的嗟叹,繁衍后代、延续喷鼻香火。

他的妻子难产去世后,他生平没有再娶,他们夫妻感情甚笃,他以为再娶对不起妻子,也对不起把自己当儿子一样对待的老丈人。

可是他又不能没有后代,他做梦都能梦到他们家的墓园无人看守,上面长满了杂草,而那些牛呀羊呀在墓园里践踏,怎么对得起长眠于地下的先人呢?

在唐朝,贵族是不许可和普通百姓通婚的,这不尴不尬的贵族身份呀,有什么用!

为了不让柳家绝后,他先后和两位身份低微的女子同居过,第一位为她留下一个女儿,那个十岁的女孩儿跟随他到永州没多久就短命了,第二位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柳宗元以为没有给她们任何名分对不起她们,就写文章很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除了这些,他还要为这里的老百姓着想。
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实权,但毕竟还是永州司马。

永州看着风景很美吧?池塘遍布、荷叶田田,实在里面不是虫子便是毒蛇。

柳宗元看到一个姓蒋的捕蛇人,非常诧异,这些毒蛇别说去捕它们,平常躲都躲不及啊!

可是蒋氏见告他,毒蛇虽毒,可是它可以治很多病,可以拿这个来抵税。
以是只管自己的祖父、父亲都是被毒去世的,他仍旧选择留在这里,至少他比那些为了躲避赋税整日当心翼翼、如履薄冰的邻居还好一些。

柳宗元忍不住悲叹: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不雅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不雅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是的,我没有权力,我不受重用,我现在沉沦腐化到只能考虑传宗接代的事了,可是我还是要发出我的声音,希望朝廷能够听到,这样,我才能对得起我的良心。

天下以痛吻我,我还是要报之以歌吧?

结果他收到了一位朋友的信,那位朋友说:

如果天下以痛吻你,你一定要嗷嗷叫!

他终于要出场了,那个比刘禹锡更“二”的朋友。

04

说他是朋友,那是由于他和柳宗元在文学上很有共同措辞。

他俩都很反对现在的文风,骈文过分讲究形式美了,你看那先秦散文,才是真正的以内容取胜。

于是,他们提倡“古文运动”并亲自实践,未曾想,一欠妥心首创了一个文学新时期,他们比肩而列“唐宋八大家”。

这个朋友,便是——韩愈。

那时他们两个还有刘禹锡都在礼部做员外郎,平时聊聊诗歌、文章什么的,非常愉快,可是忽然有一天韩愈被贬官到了迢遥的阳山(今广东阳山),韩愈就开始疑惑他俩。

他们政见不同,韩愈最讨厌王叔文,以为这个人便是靠耍阴谋上位的小人。
他疑惑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把他对王叔文有偏见的话传了出去,以至于天子找了个茬把他贬走了。

假如别人,绝不会把这种猜疑说出来,有可能将来找个机会狠狠地报复一下,可是韩愈,他才不,他不仅说,还把心里的猜疑写成诗送给刘柳二位。

当刘禹锡和柳宗元看到那句“或虑措辞泄,传之落痛恨”都气乐了,这世上怎么还会有这么逗的人!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韩愈的座右铭本来便是四个字:不平则鸣。

韩愈的人生轨迹,和柳宗元恰好是相反的。
此时的韩愈,正在京城施展手脚,准备实现他的人心理想,可是现在他忽然给柳宗元寄来一首诗,表示自己交错了朋友,把柳宗元责备了一番。

柳宗元何等聪明之人,岂能看不出来韩愈引发他好好生活下去的苦心!

一帆风顺时的祝福不过是锦上添花,而身处困境时,哪怕是一声关怀的责骂,都是雪中送炭,令人倍感温暖。

好吧韩愈,你不是会嗷嗷叫吗?你不是会拿动物开涮吗?一下子说你是千里马不受伯乐赏识了,一下子又说你是搁浅在水坑里的龙了,你以为我不会叫吗?

柳宗元一口气写了几篇寓言故事,大家争相传阅,都说柳宗元不愧是大师,这下那些贪官污吏可被讽刺的抬不起来头了吧?

柳宗元没有表态,他说,我只讲故事。

韩愈明白,柳宗元的故事是讲给别人听的,可是他自己,还是深陷在自责中无法自拔。

是啊,你说贵州的那头驴技穷了,只知道矫揉造作,是讽刺那些浮夸的没有什么本事的官员,可是你知道吗?那头驴明明便是柳宗元自己啊,当初如果不是那么爱显摆,被仇敌捉住弱点,还会是本日的了局吗?

噫!
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黔之驴》)

还有那只麋鹿,最傻,连谁是仇敌谁是朋友都分不清,你说它被狼狗吃掉亏不亏?一点都不亏!
(《临江之麋》)

还有那晕头晕脑的永某氏之鼠,不便是王叔文和王伾干的事吗?仗着自己受皇上宠信,居然开始收受贿赂了,这是干奇迹的人该做的事吗?末了去世了怪谁呢?(《永某氏之鼠》)

韩愈在心里默默地嗟叹,柳宗元如果仅仅是讽刺那些贪官,绝不会为他写的这三篇寓言取名为“三戒”。

由于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

他知道,柳宗元的重点在于前两个字:

君子。

他不仅要做君子,他还要做谦谦君子,放心吧,他永久都学不会嗷嗷叫。

05

十年后。

柳宗元忽然收到一封诏书,要他们这八个远看“司马”一个,近看“去世马”一匹的人回到长安。

长安!
朝思暮想的长安!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回籍梦,殷勤入故宅。

(《零陵早春》)

十年的东风从这片陌生的地皮上吹过,本日终于要带我回到家乡!

柳宗元彻夜未眠、百感交集,他多么想大展宏图,大干一场!

这一次,他不为光耀门楣,不为江山社稷,不为任何人,只为证明自己,他要为自己好好地精彩地活一回!

然而,柳宗元回去后仅仅一个月——

美好的天下用炽热而痛楚的嘴唇又吻了他一下。

缘故原由是刘禹锡,那个处处爱唱反调的二货做了一首诗:

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尘凡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不雅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玄都不雅观里有这么多桃树,都是我老刘走了往后才栽的吧?朝廷上的那些权贵们,都是我走了往后你们才提拔的吧?

唐宪宗原来就不待见他们,刘禹锡的这首诗一出来,天子身边的小人就捉住痛处了,得!
这下八个人全都升官了——分配到更远的地方。

刘禹锡你不是能吗?给你分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去吧。

柳宗元此刻会若何?他好不容易从地狱来到了天国,这回又要去地狱。
他会怨恨刘禹锡吗?

如果真是那样,就不是柳宗元了。

他不仅没有责怪刘禹锡,反而给唐宪宗上了一封奏折,希望和刘禹锡换一下地方,让朋友去条件稍好一些的柳州(今广西柳州),播州太远,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怎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这份交情冲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纭上书为刘禹锡求情,终极,刘禹锡改去连州(今广东连州)。

呜呼!
时穷乃见节义!
不到最困难的时候,怎能看出谁是真正的朋友?

刘禹锡心中有些后悔,他这个爱唱反调、干事不考虑后果的毛病害了自己也就罢了,还害了朋友。

柳宗元却微笑着安慰他:

你心中的天国未必便是天国,而你心中的地狱也未必便是地狱,天国与地狱,全在乎你心中的一念起、一念落罢了。

他把自己在永州时作的一首诗送给刘禹锡,见告他,曾经认为是地狱的地方,实在也带给他许多宁静的力量。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涯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他们在衡阳分离时,依依不舍,几度唱和,相约将来告退归里之后,做邻居,抱团养老,共度晚年。

可是他们没有等到那一天,仅仅四年后,柳宗元在柳州病逝。

当噩耗传到刘禹锡这里的时候,他“惊号大叫,如得狂病”,他手捧着柳宗元当年写给他的赠别诗,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目前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他们“万事同”了二十年,然而永久也等不到“当为邻舍翁”的这一天了。

06

柳宗元去世的那一天是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一月廿八日,那时韩愈正从他被贬官的潮州前往袁州履新。

马车上,他看着柳宗元写的那篇《骂尸虫文》笑出了眼泪,这个老朋友越来越故意思了,他在文中说“聪明正派者为神”,听说他去年和几个朋友在一起饮酒,曾经说过“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
明年吾将去世,去世而为神。
后三年,为庙祀我”。

听听这说的都是什么话!
“我被这个天下所抛弃,寄生在这里,明年我就要去世了,去世后会成为神,你们一定记得敬拜我呀。

韩愈摇摇头,想着等安顿下来后,给朋友写封信。

宗元的那篇哲学论著《天对》他看了,他知道柳宗元是在向屈原的《天问》致敬,刘禹锡也写了三篇《天论》来和宗元呼应,可是他和他们的不雅观点不太相同,也准备写篇文章来表达一下心中的想法。

忽然有信使拦住了马车,韩愈听到了一个让他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柳宗元因病去世了!
就在他奉旨前往长安的路上!

韩愈的心里一下子空了,柳宗元才刚刚46岁呀,怎么就离开了呢?

说好的一起搞“古文运动”呢?

韩愈举头仰望天空:苍天啊,你难道不能让一个年夜大好人多活几天吗?

他知道,柳宗元在柳州,开释奴婢、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荒种地、种柑植柳、治病救人,短短的四年,柳州那些避难的百姓纷纭还乡,他们说,是柳大人把地狱变成了天国。

柳宗元生平处处为人着想,就在他人生的末了四年,他还给和他一样同呼吸、共命运的“八司马”写过一首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是的,聪明正派者为神。

他去世之后,柳州百姓果真在罗池建庙来敬拜他们心目中的神,并称柳宗元为“柳柳州”。

柳宗元像神一样永久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刘禹锡后半生对柳宗元都念念不忘,这个生平豁达、从不把伤痛放在心上的人,却多次写文章吊唁朋友,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呜呼子厚,卿真去世矣!
终我此生,无相见矣!

之后,刘禹锡倾尽余生之力,整理了好朋友所有的诗文,这才有了传之后世的宝贵的《柳河东集》。

韩愈为他写下《柳子厚墓志铭》,记录了柳宗元生平的风雅与深情、旷达与忧伤。

柳宗元留下来的孩子,据史料记载和专家研究,分别被韩愈、刘禹锡、朋友崔群、表弟卢遵所抚养。

个中刘禹锡所抚养的大儿子多年后考中进士。
柳家有后,宗元地下当心安矣!

07

众人把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的名字和他们并列,每一次,他的姓氏都是放在后面。

柳宗元纵然在世,也绝不会介意这些吧,他生平都对自己哀求极高,又处处为人着想,他欣赏刘禹锡的“唱反调”,他也欣赏韩愈的“嗷嗷叫”,可是有些事情,是永久学也学不来的。

众人看到的柳宗元是满天下的悲惨和悲哀,而柳宗元的心里,却是满天下的宁静与祥和。

他痛楚,但他情绪真实;他孤独,但二心坎沉着。

天下以痛吻我,何必报之以歌?

面对生活,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歌者,他在“不断反省自己”与“为他人着想”中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救赎。

一千多年过去了,每当下雪的日子,我们都会在白茫茫的冰雪天下中想到一个人,想到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他坐在一片冰清玉洁之中,此刻他的眼里、心里,就只有那根长长的钓杆,这钓杆,再也不会像千年前的姜子牙,为他钓来王侯和江山,却可以为他钓来——最纯洁、最晶莹、最令人无欲无求、超脱凡尘的一个新天下。

他的天下,名字叫做: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万孤独。

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