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糖尿病并不是当代人的专利,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过这种“甜蜜”的烦恼。

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便是一个例子,据《史记》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

这里的消渴是说机体一贯处于口渴的状态,就相称于西医的糖尿。

大家看,糖尿病的范例症状,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也多,但是体重却在不断减少。
总喝水,总渴,还总尿尿,那个水啊一进到体内,还没来得及炼化成津液,就排出去了,下面的水一排出去,上面就干渴,以是糖尿病的人身体里肯定是缺少津液的,也叫阴虚。

一个降血糖的中成药玉泉散

换个角度来讲,什么是血糖?

血糖是一种能量,大略的打个比方,就像土壤中的肥料一样,本该是养活农作物成长的,但是由于现在阴虚了,便是土壤里的水分变少了,土壤板结了,这些肥料也就随着板结在了一起,接管运化不了,西医就叫高血糖。
在中医看来便是身体有能量,有营养,但是脏腑吃不到,以是老随意马虎渴,老随意马虎饿。

可见,滋阴是少不了的。

在清代名医叶天士的《种福堂公选良方》里记载了一张方子叫玉泉散,玉泉也叫玉液,指的便是口中津液。

现在也被制成了中成药——玉泉丸。

玉泉丸:葛根、天花粉、麦冬、地黄、五味子、甘草

地黄、麦冬都是滋阴养阴的良药,地黄善于补肾阴,麦冬善于补肺阴和胃阴。
两味药搭配在一起,可以把肺阴、胃阴、肾阴都补足,就彷佛在体内下了一场雨。

五味子益气生津,同时又带点酸,酸主收,吃到酸味的食品会觉得高下牙关一紧,五官也会不由自主地揪在一起,这便是酸主收的特性。
五味子在这里就像是撒了一张大大的网,卖力把补进去的津液一滴不漏的收起来。
否则这边补,那边漏,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葛根是藤本植物葛藤的根,葛藤的生命力特殊顽强,可以一贯向上攀爬,每每是树有多高,它就能攀多高,乃至比树还要高。
这么长的藤蔓必定有一个强大的根系作为支撑,否则它不能把从土壤中汲取的水分啊、营养啊运送到那么高的位置,由此可见,葛根一定有着非常好的升达之性。

便是说葛根可以鼓舞气血津液往上蒸腾,让津液得以输布。

天花粉,名字里有花,又有粉,因而常常被误以为是一种花粉,事实上,天花粉并不是花粉,而是瓜蒌根,便是挂在藤上的像圆球一样的瓜蒌,把它埋在土里的根挖出来,切开,可以看到不规则的天然而成的花纹,叫天花粉。
瓜蒌是化痰的,但是它的根却可以生津,可以清虚热。

甘草补脾胃,又能调和诸药。

这便是玉泉丸。
对付这张方子,有一个人非常推崇,他便是谢觉哉先生长西席。

谢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晚年患了糖尿病,常常以为口中干渴,喝水也不管用,喝完往后,不仅不解渴,反倒是小便变多了。
到了晚上,觉也睡不好,一杯水下肚,就要没完没了地跑厕所,不喝吧,又渴得很,睡到一半中途渴醒是常有的事儿。
于是谢老就在每天晚上临睡觉的时候在嘴里含一点参片,但是浸染并不大。

除了喝水,饮食也是一个大问题,有时候明明肚子是饱的,也要吃东西,不吃的话就头晕眼花,很不舒畅。

一个有时的机会,谢老得到了叶天士的这张方子,吃了一段韶光,创造效果真不错,从此就将这张方子视若珍宝,他老人家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
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碰着不妨千。

玉泉丸的浸染总结起来便是: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益气和中。
适用于2型糖尿病轻中型者。

阴阳两虚的可以同时合营金匮肾气丸。

没有津液,会以为干燥,有了津液,津液不能蒸腾气化,依然会以为干燥。
就像煮饭一样,饭煮好往后,锅盖一掀开来,那水珠滴滴答答的往下淌,如果你不开火,或者火力不足,锅里的水不能往上蒸腾气化,锅盖是不是就很干燥?

玉泉丸往这锅里添水,肾气丸把火点燃,火不才面逐步烧,水源源不断地往上蒸腾,从上到下都滋润津润了,便是这么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