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平常来说,唐诗的题目该当是言简意赅,点名主旨,更好地赞助读者理解全诗的含义。有的唐诗乃至没有题目,即无题诗,有的以诗的前两个或者几个字作为标题,那实际上也是一种无题诗。李商隐最喜好用无题诗,这也符合他朦胧的风格。然而,还有些唐诗,题目是相称的长,比如下面这首: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兵戈后,骨肉流落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望月有感》,这不过是为了更好解释和流传,实在它的题目很长,请深吸一口气,缓缓读出来:《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撤除标点符号,一共是50个字,算上标点,是59个字。要知道,现在各种平台的自媒体,大多数规定标题字数不超过30个字,这还是包括了标点符号在内的。一样平常认为,标题越长,就会有可能多的命中关键字,也会推举给更多的读者。然而,在唐朝,这首诗能率先写出如此长的标题,切实其实是第一标题党。
完成这么秀的操作的,竟然是风格一向朴实无华的白居易。诗词倒是并不繁芜,那是在白居易20岁旁边的时候,即德宗贞元十五年时,白居易正在符离,当时宣武节度使董晋时候,部下作乱,引得河南地区大乱。这一边朝廷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彰义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让唐朝派出了十几路大军征伐。
也便是由于战乱,百姓流落失落所,白居易一家也不例外,他的兄弟姐妹失落散,祖业也为之一空,看到空中的明月,他的心情犹如离群的孤雁一样平常。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哀叹生离去世别的诗歌。诗中的意思并不繁芜:
世道困难,兵荒马乱,家业已空,兄弟们为了活命,流落四方,各奔东西。战乱后的故乡,一片荒漠冷落的景象,田园荒废,百业凋敝。骨肉都分离天各一方,犹如离群的孤雁相隔千里万里,只能茕茕孤独,形影相吊。兄弟们犹如浮萍一样,随波逐流,又犹如秋蓬一样平常,随风而散。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没有不掉泪的。今夜,我们思念家乡的心都在一处,五地相同。
这首诗的意思很大略明了,可见墨客在巨大的悲痛面前,也无心利用高超的技巧。平铺直叙,乃至有些大略直白。但是,墨客以倾注饱满的感情,将分离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并且将末了一句总摄全诗,达到了余情未了的至高境界。《唐诗三百首》选用了这首七律,陈婉俊则注明:
一气贯注,八句如 一句,与少陵《闻官军》作同一格律。
至于这首诗为什么这么长的题目呢?这还真不是白居易要弄什么标题党,而是起到了一个媒介的目的,交待了全诗的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和作者的心情。如果觉得题目实在难背,就记住它是《望月有感》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