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入药始于唐代,首载于《新修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去世者。”对其活血祛瘀用治妇科产后血瘀之证已有明确的记载。《本草拾遗》:“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今来聊聊苏木。
中医
中药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主产于广西、广东、台湾、云南、四川。多于秋季采伐,撤除白色边材,干燥。锯发展约3cm的段,再劈成片或碾成粗粉。本品气微,味微涩。以色黄红者为佳。生用。
中药苏木性味甘、咸,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把稳:1)孕妇及月经由多者慎用。2)血虚无瘀滞及大便不实者不宜利用。
苏木原名苏枋,始见于《南方草木状》,《新修本草》名苏方木,《本草大纲》:“海岛有苏方国,其地产此木,故名。今人省呼为苏木尔。”异名有苏枋,苏方,棕木,红柴,红苏木。
《本草乘雅半偈》苏方木。气味甘咸,平,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绝欲去世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
【核曰】出南海、昆仑。树似青槐,材似赤降,中央有横纹似紫角者,号木中尊,功力倍尝百倍也。修事:去粗皮并节,剉极细,梅枝捣烂,同拌蒸之,从巳至申,阴干用。用染绛色,见铁器则色黯不鲜。
先人云:苏有疏畅义,方有不动义,具厥阴风木之才,非分崩离坼之比。
【参曰】去世而重生曰稣,赋形有尝曰方,东方之行曰木。木以色胜,当判入肝,肝之心药,肝之血分气药也。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肝藏血,心藏血脉之气也。故主血中诸眚,闷绝欲去世者,功能屠绝鬼气,稣醒人魂,一名屠稣者,以此。
《药品化义》
苏木。属阳中有阴,体重实,色赭黄煎汁红,气和,味煎热甘重带微咸,冷则又苦 (云酸辛,皆非),性凉,能降,力破瘀,性气薄而味浓。入肝、胃、大肠三经。
苏木味甘能润肠胃,味浓能直降下,带咸而能软坚,有苦而能去垢。以此活血逐瘀,善通下部积热,女人经闭,产后血胀发晕,跌扑凝血。同红花、桃仁、延胡索、五灵脂,皆血滞所宜。然苏木煎浓赤色,与血相合,及红花二品,用破蓄瘀,功力尤胜。
当代药理中药苏木紧张含色原烷类化合物,黄酮类身分,二苯并环氧庚烷类身分。
苏木对免疫有抑制浸染。对抗心脏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对耐抗生素的细菌,如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浸染。其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补体活性。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浸染和中枢抑制、镇静、催眠、抗惊厥浸染。此外还有抗肿瘤、抗炎、抗高血脂、降血糖等浸染。
韶光: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