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首诗词,能学不能学,能学而能不能写,又是其余一回事。由于诗词的利害评判标准,各有不同,不同的诗词,各自所胜的方面又不同。
有的是因其艺术性,有的是因其理趣,有的是因其哲思,有的是因其气候和气势,有的是因其措辞富丽......不管是由于什么,你如果达不到所具备的那方面的“本色”,就一定写不出来那种诗词。如果非要强行模拟,也不过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在我看来,绝大部分诗词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学来的,而一流诗词,也可取法个中,比如李商隐就学杜甫。只是对付我们来说,可学和可写是两码事。
李义山学杜子美,而比老杜还美,且美中有力。
1、杜甫· 《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逐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平凡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李商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渠何事亦离披。
两首诗在末句上都是骈散结合。杜子美“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知道的人多,但整首是没有艺术之美的,而李义山兼顾了思想性和艺术性。
也有勤奋者,如贾岛、杜甫、陆游、周邦彦、柳永等。
诗鬼李贺的三句千古绝唱:“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别说八辈子,过了一千年了,也不见得有人写出来。
而他的《苦昼短》,同样平凡人写不出来的。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上苍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去世,少者不哭。
作甚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诗仙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何尝不是等闲人写不来的呢?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明日亲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此文启迪了后人,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就化用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其余,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同样化用于李白《把酒问月》:“上苍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以是有时候,后人不是写不出,只因此另一种形式说出来而已。
李白· 《把酒问月》
上苍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这样的诗,古往今来,也只有三首而已。《把酒问月》上承屈原《天问》,下启苏轼《水调歌头》,还有谁能写出第四首?
而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差尽之耳。以是,读到会心处,每每默默一笑。
《春江花月夜·节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无论是抬高它的,赞它为孤篇压全唐。还是贬低它的,说它内容空洞。这不主要,由于并没有人再写出这样意境幽美,措辞富丽流畅的七言古诗。
而李白的七言古诗则是另一个高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闪动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晒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纭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落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
读完这首七古,才明白什么是“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
而李白的另一首七古代表作《将进酒》,没有他这样的思想、胸襟、气度,十八辈子都写不出来。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役夫,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敷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当年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作甚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天才和其他人的差异是什么?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而贾岛则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真他吗辛劳!
还有晚唐墨客周朴,作诗极雕琢,千锤百炼,盈月方得一联一句,当时诗家称为“月锻年炼”。像杜甫、周朴、贾岛这类墨客,被称为苦吟派。以是,天赋的高低,也是限定人能不能写出来的关键。
天才派是这样写诗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大气磅礴、气韵流畅,这代表的便是盛唐气候,根本不是那种反复修正出来的诗可比之。以是李白不可学,他的气候和肚量胸襟,他的思维,绝非俗子可比肩。
一、可学的苦吟墨客贾岛是怎么写诗的: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像这样的诗,我们不用八辈子,今生就可以作出。僧敲月下门的“敲”字便是苦苦修正来的,而且还是在大文豪韩愈的帮忙下,才确定的。
杜甫同学的很多诗,当然也是可以学的,如:
(1)
迟日江山丽,东风花草喷鼻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一首自不必说。第二首“山青花欲燃”的“燃”字,便是炼出来的,是可以学得来的,绝不须要八辈子,除非你是愚木。
1、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华子岗·裴迪》
“侵”、“拂”便是它的字眼,是可以学的。这样的诗,可以学。
2、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 《赋得自君之出矣》
这也可以学。
3、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韦应物· 《西塞山》
这种炼字的都是可以学的。
4、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
乃至像这种,也可以学。按照王国维的说法,这便是写景不隔。
5、微云淡天河,疏雨滴梧桐。——孟浩然
胜在意象和造境的成功,就不是一个“淡”、“滴”那么大略了。
6、树入江云尽,城衔海月遥。——《张谔·还京》
7、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
8、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扬子》
9、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10、“云破月来花弄影、无数杨花过无影、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三影》
当然,能学和能写是其余一回事,在此不赘言。
二、难学的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境界阔大,而且有流动的画面感。历来名句,难学矣。
10、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1、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这是一个人处于行进中的动态画面感,“合”、“斜”塑造了奇妙的视角效果。上面的“树入江云尽,城衔海月遥”之以是可学,是由于它是一副静态画面,更多是通过炼字来达到艺术效果,没有“绿树村落边合”那种动态和视角的奇妙感。
1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李白生平只服两个人,谢朓和孟浩然。崇拜孟浩然,一半因其脾气风致,一半因其诗才。而对付谢朓,则是完备对他诗才的崇拜了。翻看李白900多首诗歌,没有写景的句子,在艺术性上能够如此凝炼,李白胜在气候。
13、李白·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无论作者真的是不是李白,自认这辈子是写不出了。
1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你是不是以为,这不便是炼出来的吗?那我要见告你,这特么已经炼到化境了。东坡也叹为绝唱。
1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实在,“真”之境界的,也是可以学的,不过要看造化了。哈哈
16、荷风送喷鼻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已臻神韵一格,虽是诗,却有天籁之音。这样的诗,达到神韵一格的,就很难学了。由于,这属于妙悟,或者顿悟,才能写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
1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五绝中的顶峰之作,无数人知其美,但不知其以是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春晓》之美正是在于悟彻到了最细微而美妙的意象,将韶光空间都涵盖个中,虚实转换,无迹可求。
1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枫桥夜泊》
这首就不赘言了。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其五》
已臻无我之境。这首诗是横亘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的一个高峰,后世那么多墨客刻意模拟,都达不到这句诗的自然。
------------------------------------------------------------------------------------------------------------------------------------
三、只属于那个时期的诗歌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不是盛唐人,难吐盛唐语。
2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又岂止是一句好诗那么大略,它成为了带有民族文化象征的永恒意象。
23、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本日的中国人,是怎么写此类诗的,是所谓的“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徒有其表而已。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望月怀远》
25、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看看盛唐青年的肚量胸襟和气度,无愧于他所处的那个时期。
实在,诗词中一流的,都是很难学到的。不然你也是一流墨客或词人了。
忘了说了,王维诗的艺术功力,也是平凡人达不到的境界,由于怎么讲呢,王维比较分外,首先他诗歌的造诣除了文学上的天赋,还有音乐上的成绩,还有他对付禅宗佛法的领悟。
文学技巧不必说,可以努力熬炼节制,佛法,我们在本日,同样可以学习佛法。而音律.......不知道该怎么讲。
诗中王维,词中姜夔,这两个人都是精通音律的。历代评家都对姜夔在音律上的成绩推崇备至,但我不得不说,王维在音律上的成绩,要超过姜夔。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不知道精通音律对诗词创作有什么好处。八个字来形容便是:气完神足、音韵流畅。
王维·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四、说词像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也无风雨也无晴”岂是平凡人可以写出?
还有一种,没有过人的天赋和羞辱之心,不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是写不出来的,光是学是没有用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今时今日,我们难以复刻他极致的人生,他写尽了我们所有人类的无常的悲哀和痛楚。他欢快的时候,就极致纵情地欢快,亡国做了囚徒,悲哀的时候,就痛哭流涕地悲哀,以是王国维说他是一个有小儿百姓之心的人。
清人郭磨《南唐杂咏》评李煜曰:“作个秀士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可是我要说,如果李重光不是天子,没经历国破家亡,也只是写个艳词的普通词人罢了。
李重光的词,缔造了太多千古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兵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亡国之恨,真是痛彻心扉啊。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喷鼻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 《玉楼春》
这首是李煜前期的词,足见其天赋异禀,也可以看得出他的真脾气。音韵与感情的抒发都流畅无比,这便是所谓的一气流注。这种极致的欢快,也当真只有李煜写得出来。
冯延巳的词也是学不来的,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词中大家欧阳修和晏殊学冯正中,也只能各得其一而已。
陈廷焯在《云韶集》卷一中言:“正中词为五代之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曰:“冯正中词虽不失落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这是古人对冯延巳的评价。南唐词中,乃至全体词史,冯正中词也在我喜好的前十里面。
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孙晟话曰:“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孙晟是直接当面对冯延巳说:论文笔,我十辈子都不如你。
他的词好不好,看一首就知道了:
1、冯延巳· 《鹊踏枝·清明》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看这首词,是不是有欧阳修词的觉得?这就对了,欧阳修可谓便是直接学的冯延巳。
2、冯延巳· 《南乡子》
小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一句“小雨湿流光”就超过后面所有句子了。
3、冯延巳· 《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喷鼻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昂首闻鹊喜。
4、冯延巳· 《鹊踏枝》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随意马虎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斟酌遍。
“昨夜笙歌随意马虎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后世欧阳修“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不正是出乎于此?不过,永叔这句更好一点。
5、冯延巳· 《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犹如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将君臣之恩喻为夫妻之情,来表达李璟对他的知遇之恩。
词中之龙辛弃疾,同样也是平凡人学不来的,像三刘(刘克庄、刘过、刘辰翁)学稼轩,差远矣。
没有稼轩那样的出生经历,是很难说出那些“苍凉跳动、笔力雄劲,不可一世之慨”的语句的。但是我们学古人诗词,不便是为了取古人优点,再糅合自己的风格么?纯挚的模拟是没有出路的。
NO.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NO.2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样的气势,这样的豪情壮语,这样的骨力,几人能道出?
------------------------------------------------------------------------------------------------------------------------------------
总结:不能学的诗词,一样平常都是没有章法可循,由于它是巧夺天工,或语出自然;而能学的诗词,都是有法可依,能找到它创作的法门。诗意一气流注,这样的诗最难学。
有的诗你写不出,是由于它在那个题材里,是至高无上的水平,你可以靠近,但无能超越。
但还是那句话,能学,跟能写是两码事啊!
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看个人造化了。
欢迎关注点赞,大家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