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唐朝,会昌二年冬天,公元842年。
这一年,李商隐的母亲去世。按照当时为官的条例规定,母亲去世,为人子要回去守孝三年,不能为官。
李商隐也借此机会闲居永乐,干脆避开自己已经厌烦的官场生活,去到一处只有自己的地方,悄悄地、寂寞地、颓废地活着。
李商隐自从卷入牛李党争之后,从政之心就没有那么强烈了。闲居永乐的三年里,终日里只是栽花植树、游山玩水,闲来就在自己的书房里翻阅文籍,吟诗为难刁难,过好一个“文人的本分”。
这三年,也是李商隐诗歌风格最为清新可喜的一段韶光。由于生活稳定,不用四处游宦,也不用为政治而苦恼。
三年里,李商隐创作了大量吟诵花草树木的歌曲,多数是自己花园中亲手栽种的草木。由于心情较为稳定积极,写的诗歌也没有《无题》那么隐晦、惆怅,多数清丽可诵,不乏佳篇。
这首《花下醉》,便是创作于那一段期间,是比较为后人称道的一首咏物小诗。
【诗篇】
花下醉李商隐 〔唐代〕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诵析】
首句写饮酒。
李商隐家里来了客人,大概还是李商隐很看重的朋友,于是几人一起,举着羽觞在院子里溜达,欣赏着春日里开放的鲜花。
一边赏花,一边饮酒,不知不觉间,客人们一个个都红了脸,李商隐也醉意上头。
流霞,并不是类似早霞晚霞的景物,而是代指仙酒。
《论衡》中记载,有项曼卿寻仙而去,离家三年之后才回来。回来之后见告家里“欲饮食,神仙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次句写酒后。
书接上文,李商隐醉意上头之后,竟然连客人也不顾招待,自顾自地倚着一棵树睡着了。
韶光悠然逝去,从下午到薄暮,再到月上梢头。李商隐就这样安详地睡着,睡在春天里。
醒来之后,明月初上,太阳西斜。酒意消退,客人不知何时也已经散去。
酒醒之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该当是去找水喝,由于喝完酒、睡完觉都会比较渴。
但李商隐酒醒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有些出乎大多数人的预见。
蹒跚着步子,回大堂拿上一盏烛炬,竟又回到花园里,欣赏起白天没欣赏完的残花了。
李商隐喝醉睡着的时候,花儿该当开得恰好;等到酒醒深夜,花儿也没有了白天的活力,萎缩着、奄奄一息。
但对李商隐来说,无论盛开的花还是即将凋零的花,都代表了生命中一种极致的美。花儿本身便是美到极致的事物,并不由于它的状态如何而减损。
强调自己惜花的笔法,倒也不是李商隐的原创,更早一点的白居易,也写过一首《惜牡丹花》,涌现了“夜惜衰红把火看”的句子。
李商隐的意境,与白居易诗可谓千篇一律。
【空青语】
在白居易与李商隐之后,还有一位文人写出了相似的句子。
苏轼的《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敞烧高烛照红妆。”
大概墨客的想法总是相似,会伤春悲秋,亦会为花儿的凋零惋惜,以是想在花儿绽放的时节,再多看一眼,多留住一些美好。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