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桃花盛开的时令,点点飞红,艳如少女。
墨客笔下的桃花,惊艳了全体春天。

一起欣赏这8首桃花古诗词,愿你在这个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时令里,能如桃花一样绽放华彩,明艳一全体春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实在。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桃夭》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春风得意归夫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8首桃花古诗词惊艳了全体春天~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同心协手家和蔼。

这首诗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蔼相处的美好风致,写出了新娘的美好风致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快的气氛。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随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清闲成都锦江江畔闲步。
这首诗写黄师塔前的桃花。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东风小憩的觉得。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赤色的?还是更爱浅赤色的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韶光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陪衬“人面”之美。

结尾两句通过“去年”和“今日”时同地同景同而“人不同”的映照比拟,回环往来来往、弯曲尽致地表达出墨客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这扇门里望去,只见那俏丽的面庞和桃花彼此相互映衬的绯红。

今日再来此地,那美人已不知所踪,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东风之中。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墨客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在高山古寺之中,竟然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墨客带来一种分外的感想熏染。
突出地展示了创造的惊异与意外的欣喜。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东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元稹《桃花》

元稹眼中桃花,是盛饰淡抹总合适的美人。

桃花的花瓣深浅不一,就像女子的妆容一样,盛饰淡抹总合适。

东风吹过一片片粉白的花瓣,吹落在树下人白色的衣裙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严蕊《如梦令》

说是梨花又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
花瓣白白又红红,风采独特有情趣。
曾记得,曾记得,武陵渔人被陶醉。

作者描写一片红白桃花的美景,既有梨花之白,又有杏花之红,白中带红,如佳人冰雪肌肤微露红晕,有娇羞之态。

让人仿佛亲眼目睹红粉交错、繁花满枝的娇妍景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这首一首题画诗,读这首诗,让人仿佛隔着嫩绿的翠竹,看到了几枝桃花摇荡的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 色彩光鲜,春意迎面而来。

视觉由远及近,从江岸转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嬉戏。
它们最先察觉了早春江水的回暖。

那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者根据春天河豚产卵,由海入江逆流而上的生活知识,遐想到“河豚欲上”,从而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虚实结合,引人遐想。

桃花春色暖先开,妖冶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掉队,殷红片片点莓苔。

——周朴《桃花》

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妖冶俏丽的颜色?

可惜早春的狂风地吹过往后,那俏丽的花瓣却只化成片片血红的颜色点缀在青苔之上。

前两句墨客直接描写了桃花的形态,展示出桃花本身的艳丽,表达了众人对艳丽桃花的喜好。

后两句写虽然桃花以妖冶而夺人之爱,但是它生命力不强,一阵狂风就会把它吹落地下,这时,它殷红的花瓣只能和低洼湿润之处无人问津的苍苔为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