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玄月初九,重阳节。
古人将“一、三、五、七”的奇数称为阳,一个很正的日子。
把正月月朔、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玄月九,过成主要的节。

九为之极,九九是久久。
这一天算夜家或邀三五亲朋好友一起,鬓边插上茱萸、菊花,提起裤管跋山涉水去登高、远眺。

爱吃的人,提溜螃蟹、肥鸭回家,再热一壶黄酒,饱读诗书之人,免不了一番吟风弄月。
一边是俗世的油腻鸭肉,一边是云淡的清秋佳日,此是秋节,也叫肥鸭诗会。

虽为极数,人们对“九九”的庆贺,却大略轻松,吃好喝好玩好,不负良辰。
今日重阳,天时地利人和,让我们在诗词中一起重温重阳习俗,愿大家在这一天都能好好度过,统统久长久长。

九九重阳九首诗词九大年夜习俗九种祝愿

01

登高处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羽觞。

孙思邈《千金方月令》说“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已经是阳气的极限。
这一天,“地气”开始上升,“景象”开始低落。
阴阳之气交卸,为了避免邪气侵袭,遂有登高的风尚。

古人常将上巳与重阳,即农历“三月三”与“玄月九”,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上巳春游“踏青”,重阳登高“辞青”对应进行。

深秋万物凋零,人们随意马虎感物伤怀。
登高远眺,赏心悦目,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办法。

02

插茱萸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骚。

古人将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合称为“五毒”。
茱萸别号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喷鼻香的植物,果实为赤色椭圆形,小巧可爱,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辟邪消灾,以是重阳节又叫“茱萸节”。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遍插茱萸,或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
避瘟辟邪,以求五福之“龟龄、康宁、考终命”三福。

除了佩戴,人们还会将茱萸制成酒,《辽史·礼志》记载玄月九日“又研茱萸酒”,不过其用场彷佛并不是用来饮用的,而是要洒到门户上以除磨难的。

03

赏菊花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落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礼记》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玄月是菊花盛开的时令,因此也被称为“菊月”。
菊花在中国文人雅士的眼中是高洁、独立的象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传为千古名句,无数文人对此心有戚戚,赏菊也成了文人雅集的普遍活动。
重阳节亦是菊花节,历来就有不雅观赏菊花的风尚。

百花凋零,唯有菊花盛放。
以是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也是龟龄的象征。

04

饮菊酒

《九日闲居》东晋·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礼记》中说“酒者,可以养老也。
”酒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积冷健胃功效,可以让人延年益寿。

玄月九为重阳,酒为阳水,重阳的酒更是最好的阳水,饮玄月九的酒可以达到延寿和永生的目的。

《中药名大典》中记录,菊花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
菊花可入药,是百姓心中可辟邪祛病的植物,因此在重阳也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人们在头年玄月采下初开的菊花和茎叶,掺入粮食中酿酒,乃至还会加入多种草药,在重阳时饮用,被称为“龟龄酒”。

05

食蓬饵

《寄李啸村落四首》(其二)

清·吴敬梓

邺侯风骨谪仙狂,白下空台咏凤凰。

好佩茱萸食蓬饵,菊英满泛九霞觞。

《西京杂记》中有记:“玄月九日食蓬饵,云令人龟龄。

蓬饵是重阳糕的前身,是用黍子面,稠浊大枣、栗子等食材制作的年糕。
因“糕”与“高”谐音,象征着向上、进步、高升等。
唐宋时,重阳佳节吃糕就颇为盛行。

《岁时杂记》中记载,玄月九日天明时,把重阳糕搭在儿女额头上。
口中念念有词:“愿儿百事俱高”。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之形。
上面捏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
再插上小旗,代替茱萸,祈愿霉运走开。

06

思故乡

《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玄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
”重阳节也是团圆节,是游子归乡孝亲的韶光。
出嫁的女儿暂放家务,回到外家探望爹娘,别号女儿节。
无法归家的游子,也会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07

晒收成

《秋日田园杂兴》(节选)

宋·范成大

垂成穑事苦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

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农历玄月,正处于粮食丰收之际。
天高气爽,五谷丰产,人们更期盼来年也能收成满仓。

远古先民在玄月秋收之季,晾晒一年的收成。
家家户户都在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再放进仓库存储起来。

登高了望,全体村落落险些被粮食覆盖,这便是晒秋。
还要选择高地,以秋收的成果作为祭品,举行敬天拜祖的秋收仪式。

上祭天、下祭祖,祈祷皇天后土保佑五谷丰产、六畜茂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08

放鹞子

《燕台四首·秋》

唐·李商隐

月浪冲每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鹞子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

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双珰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喷鼻香手中故。

《鹤山县志》载:“于秋初放纸鹞,这天(玄月九日)以火断其线,任其随风而去,谓之‘流鹞’。

重阳天高气爽,正是放鹞子的最好时节。
这一天放飞鹞子,寓意是“放不利”。

鹞子飞得越高、越远,不利也离之远去。
放飞鹞子往后,还要将线烧断,让鹞子消逝得无影无踪才好。

09

敬老人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北宋·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中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尊老、敬老之风代代相传。

九九重阳,有长久、龟龄、长茂盛的意思。

《老年人权柄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玄月初九为老年节。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这一天,儿女回家陪伴老人,祝愿老人安康幸福、长命百岁。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怀念祖辈对子弟的恩典膏泽。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