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魏水华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逝世,算到今,恰好四十五年。

他是浙江嘉兴桐村落夫。
桐乡是个什么样地方呢?著名的乌镇,就位于桐乡境内;茅盾是丰子恺的同乡;王国维、徐志摩、金庸、张乐平的故居,也都间隔桐乡不远。

丰子恺画笔下的江南食俗是一首清丽明媚的景致诗

一个范例的江南小镇,被他们勾勒得清晰明白。

当我们怀念丰子恺的时候,不仅怀念琴棋字画俱全的江南文士;也不仅怀念柔弱却有力量的江南性情;更多的,是怀念凝固在丰子恺画作里的旧日江熏风景诗。

No.1 壹

美食是放荡,而品尝是克制

江南人旧时的年夜大饭,比想象的大略得多

三杯两盏淡酒,四盘五碟小菜,节俭而又精细

求的不是饱腹带来的知足,而是滋味带来的快乐

螃蟹是丰子恺的平生最爱,但他从不大啖螃蟹三百只

而是用半兜儿蟹肉就两碗米饭,剩下半兜儿白口吃,美味

不止中秋能赏月,一弯月牙也代表了的另一种美

两三老友齐坐,一壶清茶、几块糕饼

便是一全体完美的夜晚

樱桃是最能代表江熏风味的水果之一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暮春的风吹起新种的稻,这是一年景致最美的时节

江南人节俭,在花市里买得新开的花

装点自家的审美,还要在凋落之前把花瓣做成美味

桂花泡酒、做圆子,醇喷鼻香清冽

菊花烩豆腐,苦中回甘

茉莉炖银耳,清新本色

清炒百合瓣,顺滑肥美

晚喷鼻香玉蒸干贝,喷鼻香飘满室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梅花除了好看,实在结了青梅子也好吃

外人以为酸涩不懂吃

但江南人会以盐揉搓,让它褪去涩味,柔和入口

再用冰糖渍成蜜饯、白酒泡成甜水

乃至放进浓油赤酱的糖醋菜里,增长更清新的滋味

调皮的孩子会用喷鼻香稻捕鸟

江南肥沃的水土,一年能种两季稻

清甜软糯,天然带着茉莉花喷鼻香

除了蒸煮,还能捶成糕粑,磨成糕粉

加入猪油、冰糖、枣泥

便是每个江南子弟念念不忘的糕团

清茶就书,旧日江南人最普遍的生活办法

简陋的屋子、可憎的虫子、脏污的底层百姓

在文士们眼里,都是值得珍惜的风景

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

小酒喝到月明星稀的时候

也是诗词字画灵感勃发的时候

江南的甜水梨美味

富庶之地,大家都要等梨子彻底熟了才吃

只有嘴馋的小孩,忍不住蠢蠢欲动的心

拿来竹竿敲,结果欠妥心砸到了自己的头

节俭的江南人,炖鱼也要整条下锅

清清爽爽,善始善终

鱼头鱼尾虽然没什么肉,但老人常常教诲孩子

滋味都在头尾上,吃了干事善始善终

No.2 贰

会吃也会做,知其然知其以是然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不仅有吟诗作画的文士

还有农忙时令百口下田插秧的胜景

耕读传家的风尚,让江南文士没多少架子

更多的,是市井气里透着的温顺

江浙男人善于下厨

常常被人视作阴柔没男子汉气概

但在丰子恺的画笔下,都是爱家爱孩子的温顺

和既来之则安之的生活情趣

东风重到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下田挑野菜

荠菜包大馄饨,马兰头加点喷鼻香油凉拌

满满一盘春色,就悄悄爬上了江南人的餐桌

江浙地区有很长的海岸线

沿海的盐碱滩上,不适宜种稻子,却是西瓜的最佳摇篮

夏天的西瓜又大又甜,一个孩子都背不动

趁着春秋日,最宜人的时候远足

带上餐盒零食,在清丽妖冶的风光里野餐

这是江南人拥抱自然的温暖办法

No.3 叁

吃相代表了教化,而胃口则代表了脾气

抗战期间,丰子恺在重庆沙坪坝居住,喝的是沙坪黄酒

他说口味不及绍兴黄酒,但抗战后期,他却喝的越来越多

喜不自胜的丰子恺说,酒量增大是“抗战场合排场的好转”带来的

江南文士柔弱的外表下,都藏着拳拳小儿百姓之心

江南吹遍了儒学之风,尊人重土,不轻易离家易宅

但文士们探索远方的心却藏不住

梦想有一天乘坐本地的大鱼,纵四海远游

尊人重土的江南,总是精耕细作

蔬果繁盛,南瓜大如斗

就像这里代代繁衍,生生不息的人一样

金华火腿当然是佳构

但江南家家户户都会做的,更平民的食品是腌肉

这种被北方人成为“熏风肉”的食品

拿来炖腌笃鲜,鲜掉眉毛

物候繁盛的时节,家家户户都会上街

君到苏州里,人家尽枕河。
古窗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那时候满街的喷鼻香甜糕饼、新鲜果子

有孩子嘴馋,大家也都会体谅他吧

-END-

1975年,文革结束前夕,这位爱猫、爱画、爱诗文、爱江南的老人,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由于肺癌在上海逝世。

去世后,他被葬在上海龙华义冢。
长眠在这片他深爱的江南故土。

他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