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二十一岁时起兵反金,后来亲自率领五十骑,闯入敌军万人之中,生擒活捉叛徒张安国,两次得到宋高宗亲自接见。可是当他“归正”之后,却只被封了一个“从八品”的江阴签判。
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至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辛弃疾六年仕宦沉浮。一度得到两任宰相赏识,但是始终得不到天子的重用。于是只能整日借酒消愁,昼夜笙歌。
有一次他在同寅严子文的家宴上,碰着了一位擅笑的待女。应邀即兴赠词一首,句句都带着一个“笑”字,仿佛是在取笑一位风趣戏子,但是当中却暗藏玄机,读完却让人感到痛惜。
一、《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南宋·辛弃疾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词作意译:
你这位女子品质出众,真是一个风趣的人。你假如没事,不妨多开口笑一笑。由于只要你一笑,就能让在座的看客如沐东风。
请你来唱歌,唱到伤心的地方你还在笑;让你来饮酒,明明是一件愉快事,你却暗暗地皱眉头。可是无论你皱眉还是含笑,都显得那么精神!
嶔崎这个词,是比喻一个人品质高尚。在宋明期间,地方机关里设有专门的官妓,为官员们设宴时供应歌舞娱乐。不过,这首词中的笑笑并非官妓,而是辛弃疾同事严子文家的侍女。
这名侍女为笑笑,看起来她爱笑是出了名的,是一位风尘老手。可是明明唱着悲哀的歌,却在偷偷地发笑。让她喝愉快的酒,她却又暗中微微地皱起了眉。
辛弃疾不雅观察到这位侍女的分歧凡响之后,以是就有心要调侃她一番。可是,到底夸她什么好呢?说她花容月貌、国色天喷鼻香吧,那些全都是陈词谰言。
但是,对付辛弃疾来说,不能按照平常套路夸人,别开路子。于是他就决定写一写这位讲吴侬欢语的女子,一些“反常”的作派。
有人在阐明这首词的时候,认为辛弃疾用到了“嶔崎”这二个字,二者实在是形容男人形状伟岸的词汇,因此预测笑笑可能长得有点丑。
但是按照本词第三句的说法,辛弃疾实在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笑笑便是一位令人“一笑坐生春”的美女。以是,上述由于“嶔崎”二字预测笑笑长得丑的说法便是缺点的。
那么,辛弃疾为什么夸她品质高尚呢?由于很明显,这位吴地的美女来到家宴上作陪,是被迫的,她心中并不十分乐意,她很明显是出身于社会的下层。
笑笑很爱笑,解释她平时是一个非常懂得迎合的聪明女子。不过她只是表面上爱笑罢了,她遭受过生活的毒打,和他们这帮养尊处优的官老爷们,没有什么共同措辞。
别人让她唱的一首哀伤的歌曲,她为什么要笑呢?那肯定是由于她以为歌词写得可笑。换句话说,她可能以为那词写得有点“无病呻吟”。
但是顶不住老爷们喜好,以是只能一边唱一边暗暗发笑。等到大家让她陪酒的时候,她内心中并不肯意,以是才“轻轻地皱眉”。
大家要把稳到,笑笑的这些反应都是非常暗藏的。除了辛弃疾,根本没有别人不雅观察到。别的人都在她迷人的笑脸下迷惑了,正在那儿“一笑坐生春”呢!
笑笑的笑,可能有很多种意思,她很有可能是在逢迎作假。她是在假笑、暗笑、讽笑。但是看客还以为她是在疯笑、痴笑、傻笑。
但是无论如何,笑笑的这种笑,让她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精神愉悦。而笑笑也通过假笑、暗笑、讽笑来嘲笑这些人,达到了发泄内心感情的目的。
而家宴上的王侯将相们,自以为是地调侃笑笑,也得到了视觉上和智商上的双重优胜感,从而达到了娱乐自己的目的。
辛弃疾完备懂得笑笑的内心天下,由于他现在干的事,也和笑笑差不多。都只是在逢场作戏,四处应酬罢了。
二、辛弃疾不得重用之谜宋孝宗是南宋的第二任天子,同时也是南宋最“励精图治”的一位贤明君主。而辛弃疾则是一位文武全才,能征擅战的猛人。
辛弃疾不但诗词写得好,文章写得好,并且有带兵打仗的履历。他二十三岁“归正”南宋,二十六岁就写出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和《九议》,但是宋孝宗看完了却完备没有表示。
在辛弃疾回归的前期,朝中的虞允文、叶衡两位宰相,都很欣赏他。可惜虞允文很快就去世了,叶衡才为相一年就被罢免了。军道理论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天子便是不重用他。
他在宋孝宗一朝当了十九年的官,一贯都是“边缘人”,长期外放当各种“签判”、“通判”。直到乾道六年,在他三十一岁的时候,才由于应召述职时表现突出,被留在京中当了司农。
从二十三岁到三十一岁,八年的光阴就这么白白地摧残浪费蹂躏了。要知道,他的祖父当初给他起名叫“弃疾”,是希望他像汉代名将“霍去病”一样,能为国家收复版图而征战疆场!
可是,为什么这么一个赤胆忠心,有勇有谋的人,便是得不到宋孝宗这样的“贤明的君主”重用呢?真的是让人感到无法理解。
有人说,辛弃疾可能写文章和填词非常棒,但是他一见到天子就不能展现口才。由于他有一些“自矜”,还有文人的清高品质,不愿意说一些让天子听着舒畅的话。
还有一个问题,是他非常爱饮酒。根据资料统计,在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中,个中有一半都提到了酒。他为戒酒还填了一首《沁园春》,表示要和羽觞破碎,可惜没过两天又喝上了。
只管没有资料显示辛弃疾曾经由于饮酒误过事,但是宋孝宗和南宋朝廷也有可可能不愿意重用一个酒鬼也未可知。况且这个“酒鬼”,还有一点点的“自矜”。
结语辛弃疾在叶衡为相期间,曾经写信劝自己的朋友说话要小心一些。可见他也知道讲话不慎会得罪人,但是他还是爱写词去怼人。
在辛弃疾的骨子里,他依然是一个清高的文人。可是他想实现毕生的欲望,就注定不能阔别官场。在官场,就必定有各种应酬,该参加的还是得参加。
他本来是想当霍去病的,可是人家霍去病十八岁就上沙场了。他起兵的时候虽然不及霍去病年轻,但是也只有二十一岁,而他“归正”南宋的时候也才二十三岁。
但还是,之后他在南宋又白混了六、七年,眼看都三十岁了,这个欲望还不能实现。心中得有多忧郁哪。可是,他又不能老把这些话去对同寅说。
于是别人喝花酒,他也得强颜欢笑地陪着。别人在那儿唱着“无病呻吟”的歌,他也只能暗暗可笑。他和笑笑的差异,无非是杯中之物,他还是喜好喝的。
他讴歌笑笑的品性,实在是由于他自己也是那样的人。一腔热血、赤胆忠心有什么用。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指不定阁下的人也在暗笑他,说他是呆的、痴的、傻的呢。以是,不管彼此是由于什么而笑,大家愉快就好了。
当时,还未满三十岁的辛弃疾,怎么也不会想到——光阴荏苒,岁月蹉跎。一笑如白驹过隙,转眼便是生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