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端午古诗五首赏读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这四大节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这四个节日有一个共同点,便是敬拜先人,家庭或者家族团圆。
我爷爷在世的时候,就常念叨端午节,由于端午节,无论多远的亲人亲戚,都会相互拜访走动,问候安然。
对付老人来讲,端午节得到的祝福慰问则更多。

端午节起源古老。
其来源是先秦时期,人们根据景象,总结出农历五月是进入盛夏之时,景象多变,高温湿润,冷热转换频繁,瘟疫盛行,人口随意马虎发生伤亡,而进行的一项大规模防疫养生的活动。
比如周朝礼记月令记载,说这个月,太阳会运行到最高点,也便是夏至,景象会发生显著变革,哀求官员在荫蔽处居住养生,普通百姓不要动火,不要进行染布晾晒等活动,门窗要透风,为了避免瘟疫盛行,停滞集市贸易。
哀求人们养生,避开此时的时气产生的各种“毒”。

到了农历六月,则可以进行染布等主要的经济活动。

古诗五首年年端午风兼雨

实际上这样做,也有当时的科学道理,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盛夏五月,草木疯长,阳光炙热,雨水增多,人们免疫力不高,随意马虎患上各种疾病,而且在这种高温高湿的景象里,疾病又随意马虎盛行,那么只管即便减少活动,或者采纳主动办法,度过这个月,非常主要。

而当时盛行有效的一种办法,还有便是用草药来清洁防护身体。

利用植物喷鼻香草,远在周朝之前,富商的祭司,会利用各种喷鼻香花,认为可以清洁身体,使神愉悦。

到了周朝,在三月和五月,则有用兰草洗沐身体,以达到预防消灭疾病的习俗。

端午,是每个月的第一个午日,农历的五月,在先秦以干支记录年月日,五月还叫午月。
午月午日,和夏至一样,被认为属于太阳的某个分外的日子。
此时来敬拜神灵,并佐以各种消灭疾病鬼魅的日子,在民间盛行。

端午辟毒养生的传统习俗由此流传。
传说鬼神害怕五色残酷的颜色,实际上五色也是太阳光的一种人间仿照,佩戴上五色的丝线,可以使得自己有太阳神护身,康健龟龄。

端午节由于屈原而盛名,但是端午并非因屈原而设立。

作为楚国的高官,同时也是掌管敬拜的智者,在楚国和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
他的去世在当时,震荡朝野,对付崇尚巫和神的楚国,屈原一去世封神。
他未必是去世在端午节那天,但是,民间将端午敬拜给河神的礼物,自发也送给了他,纪念这位爱国,不忍心楚国亡国的精神领袖。

楚人倔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的端午节,比其他地方的端午节,过得更执着悲郁而旷达。
由于有一个发自内心的情由,我们敬拜河神,我们更敬拜屈原。

以是,在屈原之前就有的端午节,变成了楚人的招魂。
给屈原招,也给自己的国家招魂。

而特殊是楚地盛行将丝线绑在竹筒粽子上,这种敬拜河神的贡品,由于有了屈原之去世,楚国的灭亡并没有消逝,这五色的竹筒粽,随着楚人的迁徙,也倔强地带到其他地方。

汉朝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为了均衡风尚和历法,原来先秦利用的午月午日端午节,变更为五月五日,端午和五月五日,便是端午节。
而皇宫也按照风尚过端午,门口设置五色丝线的绳索,命令巫师穿着五色衣裳举行傩舞,进行驱除瘟疫的仪式。
这种官方的仪式,并非承接民间,而是直接来自周秦时期的宫廷。
也便是端午的本意,是驱除邪魅瘟疫。

端午节在其他地方,也有着包粽子的习俗,但是很少是用五色丝线捆绑的,只能说各地风尚不大一样。
到了唐朝,一位墨客去南方越地,看到了这种绑着五色丝线的竹筒粽,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推测,这是楚人的后代,迁徙到南方,依然保留着楚国分外的端午风尚。

而到了宋朝,用五色丝线捆绑粽子,基本便是端午节的标配。

很永劫光,包括现在,许多人都认为,端午节起源屈原之去世,由于有了屈原,才有了端午节。
这种说法,虽然不大准确,但是给端午节注入了深奥深厚的爱国的情怀,使得这个先秦早就存在的节日,有了永恒的精神力量。

“五月符天数,五腔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季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 盛唐 ·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在唐朝,端午节被列为官方假期,也便是作为国家的法定节日被肯定。

那么以往的各种各地的民间风尚都在端午节做了有机的统一。
随着国家昌盛,周朝和汉代对待瘟疫和疾病如临大敌,连带五月都是毒月的说法淡去,转而成为人们团圆,祝福龟龄,康健养生的节日,娱乐和愉快主导了端午节。
过得盛大隆重而快乐。

五月是阳月,是个好月份,是盛夏的到来。

传说中的五月五日,有很多奇异的征象和事情,让我们就相信吧。

用艾草和菊花做的枕头,听说可以长人的灵气,用彩色的长绳系在人身上,是祝福人长命百岁。

要欣赏此时的夏花,有木槿和石榴,要吃连环粽子,由于吃了龟龄。

我在这里宴请我的肱股之臣,你们是国家的栋梁。

在这里过端午,祝福你们个个龟龄,也欲望你们像屈原一样爱国,爱我大唐。

唐玄宗李隆基,赏给臣子粽子宴,宫廷制作的豪华五色腰带和流苏,以及夏天精细的细葛衣。

端午节开始,让我们度过盛夏。

“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

惭愧使君怜病眼,三千馀里寄闲人。
”中唐 · 张籍《答开州韦使君寄车前子》

那么端午节,有什么奇异的事,李隆基也说无事不通神?

实际上这是古老中医学上的一个履历。

由于农历五月,草木兴旺,雨水和阳光充足,许多草药此时采摘,其精华药性,每每留在了健壮的根部和茎叶上。
不到这段韶光,草药发展稚嫩,过了这段韶光,草木伸睁开,有用的物质就分散了。
而古代医学认为,阴阳相生,湿润湿润随意马虎罹病,一定会有解除治疗这种病的合时草药存在。
以是在古代,认为五月的草药,药性最好。

以是盛行在五月午日或者五日前后,网络草药治病。

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当季盛行的小疾病,可以用当季的某些草药治疗。

比如艾草除湿温血,气味芬芳,在盛夏,人们用来驱除蚊虫,消灭湿气。

比如菖蒲,有着利尿消炎的浸染。

这也是古代在端午节,人们会用到艾和菖蒲的缘故,小小草药,可以办理很多疾病烦恼。

那么这首诗是张籍致谢朋侪的,由于年夜夫说,端午节的车前子,最适宜治疗眼部疾病,而这位朋侪真是有心,端午节特意采集开州新鲜的车前子,然后邮寄给有眼病的张籍。

车前子,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 的浸染。

“重午云阴日正长,佳辰早至浴兰汤。

凉风入座无消扇,彩索灵符映羽觞。
” 唐 · 李商隐《缺题》

这是李商隐的端午节的诗,当然写的诗一位贵族女子。

以他时常写无题来表达私人情绪来看,这该当是写的他的妻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
他们曾经有一段稳定的婚后生活,比他小十岁的妻子,给了他生活无限的柔情和动力。

端午节的那天,天上有阴云,但是白天却漫长。

女子一清晨就用兰草沐浴,来肃清夏日的湿润黏腻。

沐浴之后,身心清爽,将雨时节吹来的风,也顿觉清凉,连扇子都不用。

你看她穿着应节气的衣裳,身上手上挂着五彩的丝线,佩戴着喷鼻香囊挂符,正在桌子边,端着菖蒲美酒。
场面清闲,气度雍容,形象仙美。

这种打扮也是唐宋两朝女性过端午节的常日打扮吧。

那小小五色彩丝,让女子分外光鲜灵动,像个仙女。

实际上端午节也是女性的比美节日,夏衣轻盈,纨扇在手,喷鼻香风袭袭,五彩丝线喷鼻香囊,让沉闷的夏色里,开出一朵靓丽的女儿花。

“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北宋 · 邹浩《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 》

端午节是祝福康健龟龄的节日。

我爷爷惦记端午,由于一年四节中,有三个节日都会收成子孙至心的陪伴和祝福,个中就熟年中的端午。
孩子们提着粽子,绿豆糕,陪他说话。

而端午节的热闹在古代也不输给中秋节,亲戚朋友相互拜访。

比如这位宋朝的墨客过端午就很愉快,由于一早上,就有朋友送来粽子,又有朋友送来新酒,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话桑麻。

吃着粽子,喝着酒,谈着夏天里农田,此时夏风好雨,稻苗疯长,有老天照料他们,让他们清闲饮酒,如何烦懑活?

野外里夏收已成,夏稻在田,家人团圆,朋友来访,人生的快乐安定,就在此时。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南宋 · 赵蕃《端午三首 其二 》

端午节虽不是由于屈原而存在,但是屈原之后,没有人不记得屈原。

我们在祈求龟龄安康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有一个人,是为了国家而去世。

屈原是被谗言所伤,而被楚王流放的。
而不重视屈原诤言的楚王,终极落得城破,而不久之后,楚国也灭亡了。

但是屈原的忠贞在于,他热爱楚国,深处困境,却与国家同命运,以去世殉国。

端午节,处在芒种夏至间,正是多雨湿润的时段,以是端午节每每阴晴不定,给人的觉得也是阴雨景象。

而思念屈原的人,总以为这风雨和屈原有关,仿佛是老天也在给屈原鸣不平。

我想和人谈谈历史上的事,谈谈端午,但是,面前寂寥,没有朋友,也没有访客,只有屋前屋后,鹧鸪声声,仿佛在说,哥哥,不要跳江啊。

实际上,每个人都记得屈原。

正是由于记得,以是中国历经磨难,总会涅槃重生。

而人们更好的活着,便是秉承屈原的欲望,让未来更加美好,国家富强。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努力康健,努力生活,培植祖国!
#头条创作寻衅赛##共话端午##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