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平〔唐代〕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译文】

清澈的江面上落日晚霞随着波浪来回飞舞,山歌委婉动人,姿态妖娆纤细。 在很小的时候就练了一身采莲的技能,十五岁时就能在澎湃激荡的水流中随风弄潮。
【诗词鉴赏】
这首《采莲曲》是乐府诗里的题目,另叫《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等,作为《江南弄》七首个中的一首,紧张描述了江南采摘莲子妇女的生活状态。历代描写采莲曲的有很多,但能写得这么精良也是很不易的。这首诗仅用了二十个字就形象逼真地创造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采莲女人的劳作姿态。
第一句描写了薄暮时候,清清的江水,晚霞映照着,水波闪闪,飘荡着纤细俏丽姑娘的委婉动听的歌声。诗一开始就采取朴实的措辞绘制出江南晚霞迷人的景不雅观。
第二句开头先奥妙利用“荆歌”两字更深层次地烘染了江南的氛围,紧接着墨客又捕捉了最有特点的细腰来描述凝练出江南女人的纤细形态。这个地方的“艳”字利用得十分绝妙,不但与上句中的“清”字映照成趣,并生动逼真地彰显了她的艳丽容颜,精准凝练,足够可以与“东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比美。
与第一句相联,禁不住让人遐想到红彤彤的夕阳给她穿上了亮丽的服装,给她添加了几分姿色;她的俏丽容颜与动听的歌曲,也为“日暮清江”添加了几分的风光。 已是太阳西落时的薄暮,她还呆在江面上做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呢?
诗的第三句透漏了答案,她是在采摘莲子。薄暮还在采莲,解释了她的勤恳,一边采一边唱,描述出她活泼的品性和欢畅的心境。此时,有条有理,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斥着浓厚水乡生活气味的采莲图呈现在纸上。但是作者并不满意于有条有理地勾勒出一个采摘莲子的景象,而重点是描述了采莲的人。
由“从小惯”三字,读者一边可以知道她是采莲高手,另一边也证明她纯朴善良,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勤恳的品质。与薄暮采莲结合在一起,其实让人知道了采莲是项很累的活,映衬出当时老百姓的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顺便把第四句“十五即乘潮”引了出来,使诗意更深了一层,本来她在很小时候就可以征服风浪,那将会是多么果敢多么费力。
这两句不但写出了采莲女人的干练和劳作特色,并能让人感想熏染到一种纯朴善良的美。 这首诗具有“象牙微雕”是从情状描述到人物特色到人物生理层层深入,情景相交,原来作者就有着很深的挑词练字的高超技能,让人觉得就像自己亲自历经历一样。这首诗的言语朴实自然,民歌气息很是浓郁,仅仅几句话,就涵盖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