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熏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诗词五首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昂首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赏析

灿灿的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便是萱草花。
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公众萱草,食之令人好欢快,忘忧思,故日忘忧草。
),

生在北堂之下(北堂:\公众诗经疏称:\"大众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公众;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怀烦忧。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赏析

这首诗首先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清闲逍遥。
次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
再利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博识,境界非凡。
末了写墨客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对雍尊师的仰慕之意,寻访不遇的惆怅之情,尽在难以言喻之中,而显韵致悠然。

与恭《思母》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僧衣籴米归。

赏析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
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
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
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
这首诗并没有富丽的词华,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阐述极平凡的往事。
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小儿百姓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冲动,惋叹不已。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昼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费力三旬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逐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赏析

赏析此诗的内容,要能够透过双燕费力抚育幼燕的经由,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借鉴此诗的表达技巧,要准确知道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腕。
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比拟——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逐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白居易《母别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落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修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译文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彷佛都由于悲哀而失落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知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
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敷为悲,我就要整顿行装,无奈地离开。
但悲哀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
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
坐着的孩子呜咽,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
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去世别,从此不得相见。
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绩,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

赏析

《母别子》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
这两句是写将军摈弃妻子,迫使母子别离时妻子说的话:我们母子生离去世别,连林中鸟儿都不如;那些鸟儿母亲不失落儿女,丈夫陪伴妻子,过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的生活。
凄婉哀怨,声泪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