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每一次相逢,都是生命中难得的境遇,或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喜悦,或是他乡遇故知的激动,美好的相逢化作了诗词中流淌的深情与厚意。
《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九场,让心灵在诗行中相遇,让情绪在墨喷鼻香中交融。

01

浔阳江上别离时,琵琶声里觅知音

“画”好一首诗,难在绘画与诗歌的内容实现共通,视觉、情绪和思想高度契合,这不仅磨练的是画家的技法功力,还哀求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有深入理解,然后才能完美呈现。

中国诗词大年夜会第九场 金风玉露一重逢便胜却人世无数

本场“情景共答”环节,演绎了明代画家仇英的《浔阳送别图》,重现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画面中白居易与朋侪相聚于浔阳江畔,正在别绪萦怀之际,隔船琵琶声悠然响起。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绕梁之音不易寻,知音更是难觅,然而此刻,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千古诗句在这里定格为永恒。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声中蕴藏千军万马之势,金戈铁马之声,乐曲不仅是声音的起伏错落,更是情绪思绪的交错与回响。
人生得意时能高歌婉转,“秋月东风等闲度”;人生失落意时能随缘任化,“如听仙乐耳暂明”。
愿我们不会陷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落寞田地,而是能够保持无惧坎坷,坚信离去是为了更好地相逢的豁达心境。

02

婺源晒秋天景色如画,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江西婺源,人们将丰收的果实晾晒于屋顶,称为“晒秋”。
这里的“秋”并非单指秋季,而是表达丰收的意思,因此四季皆可见晒秋之景。
春天晒的是鲜嫩的水笋,夏天则是饱满的豆角,到了秋日,柿子与玉米更是晒秋的明星。

本期节目杨雨老师带领我们云游被誉为最美村落庄之一的江西婺源篁村落,“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晒秋是晒丰收、晒喜悦、晒幸福,晒出五颜六色的村落庄图景,更是晒出五彩斑斓的田园生活。
文人墨客“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的是岁月流逝、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但是于民间百姓而言,秋日丰收的喜悦胜春朝,悦的是仓廪丰实、未来可期。

03

青山共沐云和雨,同饮一江情意深

2023年,中国和柬埔寨迎来建交65周年的盛大庆典,两国情意坚如磐石、牢不可破。
本场“千人千问”环节柬埔寨公主诺罗敦·珍娜讯问千人团关于中柬两国友情的古诗词,众人争相献言。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柬两国一衣带水、守望相助,65年来风雨同舟、肝胆相照。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描述出中柬两国虽远隔千里之遥,但心灵相通、情意深厚的画面。
而“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与“共饮长江水”更是生动形容中柬两国被澜沧江牢牢相连,共同分享着同一江水的滋养。
这些诗词不仅传达了中柬两国深厚的友情,更凸显了两国公民朴拙的文化共鸣与情绪维系。

04

画意绵绵传诗情,诗韵悠悠入团扇

诗与画,作为我国古老文化中的残酷双璧,只管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办法,但在表现美的感想熏染与情绪的冲击上,却异曲同工。
在诗画中,我们不仅能窥见中原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湛,更能深刻感想熏染到个中蕴含的东方气韵与中国审美。

本场“画中有诗”环节,康震老师以细腻的笔触,将诗词的精髓奥妙地绘于纸上。
既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残酷与宁静,桃花盛开在古朴的山寺旁,带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又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深邃与辽远,明月高悬,天山巍峨,云海苍茫,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同时,那“鹘程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放与冲动大方,“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迷离与梦幻,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想象的境界。
康震老师以其风雅的画笔,将诗词的意境与画面的美感完美领悟,让我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词的无穷魅力。

相逢是缘,相聚是情。
《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九场,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相逢,领悟每一种缘分之美。
共同见证诗词的力量,共同感想熏染相逢的喜悦。

来源: 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