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二首》其一:

翻阶蛱蝶恋花情。
容华飞燕相逢迎。
谁家总角歧路阴。
裁红点翠愁民气。

天窗绮井暧徘徊。
珠帘玉箧明镜台。
可怜年几十三四。
工歌巧舞入人意。

白日西落杨柳垂。
含情弄态两相知。

词牌名来源于诗句之蝶恋花

其二:

西飞迷雀东羁雉。
倡楼秦女乍相值。
谁家妖丽邻中止。
轻妆薄粉光闾里。

网户珠缀曲琼钩。
芳茵翠被喷鼻香气流。
少年年几方三六。
含娇聚态倾人目。

馀喷鼻香落蕊坐相催。
可怜绝世为谁媒。

蝶恋花

蝶恋花

360当代汉语、个人图书馆网、古诗网都有失落误:或认为萧纲所做,或录"东飞伯劳西飞燕"为其一,或"东飞伯劳西飞燕"为萧衍根据民歌改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被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
真是莫衷一是。

《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喷鼻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伯劳:鸟的一种,属雀形目,伯劳科。
除西藏无记录外,遍布全国。

黄姑:牵牛星。
发艳:艳光照人。
闾(lǘ):乡里。
牖(yǒu):窗户。

绮箔:帷幔。
三春:农历正月称孟春,仲春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伯劳东飞,燕子西去,牛郎和织女时而相见。
门前是谁家的女儿蹲坐住门前,她的俏丽倩影投照在里屋。
皎浩的月光透过窗牖,照耀在女子的帷帐上,屋内飘散着脂粉的芳香。
女子今年将要十五六岁,身材窈窕,容颜如玉,洁白俏丽,无与伦比。
但三春已经由去,日暮时分花朵都已凋零,女儿虽然可爱,但尚没有夫家,这般俏丽又有谁爱怜呢?

红尾伯劳

黒尾伯劳

诗歌描写一个男子倾慕一个少女的心曲。
用伯劳与燕子的分飞来比喻情人之间的分离;用牵牛、织女隔河相望的典故比喻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

神人之恋总是悲剧,不论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襄王巫山梦,还是那《诗经·蒹葭》中的各在水一方。
汉语针言劳燕分飞来源于此。
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或情变、或婚变。

于是我查阅了《玉台新咏》所载,由于该诗集是竟陵集团所编辑的。
竟陵集团我在《古诗词欣赏及兼论词的起源发展之春情曲》有先容。
竟陵集团编辑的《玉台新咏》离这些诗词、乐府、民歌的韶光最近,是可信的。
查阅结果为:《玉台新咏》卷九开篇便是《歌辞二首》,题下标"民歌"二字:录诗其一便是"东飞伯劳西飞燕",其二为: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喷鼻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雇主王。

百度汉语说是萧衍所作。

而《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二首》标明的作者是梁简文帝萧纲。
也便是说《东飞伯劳歌二首》是萧纲根据民歌创作的,而《歌辞二首》是民歌,没有作者。
因此360当代汉语、个人图书馆网、古诗网、百度汉语都有失落误。

词牌名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别号"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小雨吹沼泽""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以北宋·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
代表作有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蝶恋花·春景》等。

"蝶恋花"调的来源学者说法不一。
《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条指出:"'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
"清代毛先舒继承杨慎的不雅观点,在《填词名解》卷二中认为:"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
"李琏生在《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一书中,从词调史的角度否定了古人的不雅观点。
,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确定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是第一首易"鹊踏枝"为"蝶恋花"的词作。

"蝶恋花"调体最主流说法是清王奕清《钦定词谱》列三体;清人万树《词律》列"蝶恋花"为平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明"双调,六十字,高下片各四仄韵。
"

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以北宋·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宋元人俱如此填。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

晏殊蝶恋花意境图

黄金缕:指嫩柳条。
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

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晏殊这首词当选入《宋词三百首》。
有说是南唐·冯延巳所作,《花间集》冯延巳名下没有。
实在《花间集》中就没有"蝶恋花"词调的词,也便是说"蝶恋花"词调最早涌如今北宋。
这首词还是记在晏殊名下较好。

该词是墨客的一首伤春怀人之作,抒发了作者的迎春之情,送春之意。
上阙写迎春之情,下阙写送春之意,在画面的连接和韶光的跨度上均有较大的跳跃性。
全词浑成而隐约地表达出了题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终揭示主题。

晏殊蝶恋花意境图

庭院内的六曲栏杆,

弯曲盘转,远了望去,

故意无意间倚偎着绿柳。

东风轻轻吹拂,

阳光的照耀下

周详柔美的绿柳枝,

泛起闪动的金色光泽。

是谁在远处抚弄华美的钿筝,

随风送来悠扬的乐声。

堂内燕子双双穿过门帘,

在柳条间疾掠穿飞。

春色最是留不住,

迎风飘扬的柳丝,

撒出漫天飞舞的柳絮

红艳艳的杏花,

经不住清明时节的一阵风雨,

眨眼间便萎谢凋零。

这还没有几天韶光,

俏丽的春色已匆匆拜别

想在梦中排解我的春愁,

浓睡中的好梦,

又被黄莺的啼叫惊醒,

俏丽的梦境消逝得无影无踪。

很多版本都有译文,总觉得如"果中之百合,蔬中之刀豆也,毕竟味少"。
我试译了几首,也是差强人意,看来"眼高手低"便是指我这样的人了。

变体一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以宋·沈会宗《蝶恋花·渐近豪门喷鼻香夹道》为代表。
此词与《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及换头句平仄异。
《乐府雅词》名"转调蝶恋花"。
转调者,移宫换羽,转入别调也,字句虽同,音律自异,故另分列。

"渐近豪门喷鼻香夹道。
一片笙歌,践约楼台杪。
野色和烟满芳草。
溪光曲曲山回抱。
物华不逐人间老。
日日东风,在处花枝好。
莫恨云深路难到。
刘郎可惜归来早。
"

杪(miǎo):树枝的细梢。
指年月或四季的末端:岁杪。
月杪。
秋杪。

这首写春景的词朴实直白。

变体二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两叶韵、两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以宋·石孝友《蝶恋花·别来相思无限期》为代表。
此亦与《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同,惟前段平仄韵互叶异。

"别来(一作后)相思无限忆。
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
拟写相思持送似。
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
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多少相思都做泪。
一齐泪损相思字。
"

有点绕口令,这样重复的诗词不多见。

宋词中"蝶恋花"词特殊多,如欧阳修、晏殊、柳永、苏轼、晏几道、李清照、朱淑真等都有名篇名句。
欧阳修、晏殊、柳永、苏轼都是耳熟能详的了,这次欣赏晏几道、李清照、朱淑真的"蝶恋花"。
清代王国维的几首"蝶恋花"也很著名。
"蝶恋花"啊,字字唯美,缠绵悱恻。

晏几道《蝶恋花·千叶早梅夸百媚》: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喷鼻香细腻。
风骚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比较。
横玉声中吹满地。
好枝长恨无人寄。
"

咏梅词。
梅花是最早把春色带给人间。
第一句一样平常描写,千叶百媚开得早;第二句才显示出了梅花的笑颜和精神,才把它写活了。
接下来都是对"笑面凌寒"的阐明和阐释,直到"横玉声中吹满地。
好枝长恨无人寄",写到梅花的凋落和飘零,才发出了由衷的惋惜和感慨。
末了两句暗用《梅花落》的曲名。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更阑犹剪灯花弄。
"

李清照蝶恋花意境图

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

初破冻:刚刚解冻。

柳眼:初生柳叶,苗条如眼,故谓"柳眼"。

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

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喷鼻香腮,故称"梅腮"。

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

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衣"。

山:《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鸳"。

斜欹:《历代诗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欹斜"。

欹(qī):靠着。

朱明伦等《古代情词三百首》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喷鼻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李清照画像

这个译文不是很好,第一,译文"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味浅;第二,残妆中额黄都变重了没有译出。
"花钿重"表示少妇无精打采,连头的

喻朝刚《试析〈蝶恋花〉》:"柳树上长出了新芽,那又细又长的嫩叶,好似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梅花迎风而开,那粉赤色的花瓣,犹如美女的喷鼻香腮。
"甚好。
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初试春装似欣喜,可结果却以不卸装扮、放浪形态的慵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
"春怀"与"离情"概括了词作的紧张内容。
应该写于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独抱浓愁无好梦,更阑犹剪灯花弄。
" 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评为"着迷之句"。
"抱"、"弄"两字尤为着迷。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薄暮却下潇潇雨。
"

朱淑真画像

朱淑真画像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
送春,农历三月末是春天末了拜别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

惜春词,上片抒发对春天眷恋的感情,下片抒发伤春的感情,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绸缪、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子的形象活现在画面中。
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想象用柳条系住春天的脚步,做短暂的逗留,但是春天还是决然拜别了。

送春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朱淑真独出心裁,想象着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尾随春天之后,去探看春的去何处,要把它找回来。
黄庭坚《清平乐》:"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这种"随春"的写法就显得迂曲之趣。
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多情的垂杨为了留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
了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纵然无情的杜鹃也为"春去"而愁苦,发出同情的哀鸣,通过这摇荡生姿的一笔点出人意的愁苦,把主人公引向台前。

"把酒送春春不语。
薄暮却下潇潇雨。
"系春不可能,随春又无果,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
朱淑真按照旧俗依依不舍地"送春",但是春却没有应答。
薄暮中忽然下起的潇潇小雨,用"却"字把"雨"变成了对春的送行。
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春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雨是春去的步履,是春不得不去洒下的惜别之泪。

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过有层次的生理变革揭示主题。
寄情于残春的景致,带有凄忱的情味。

送春意境图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淑真诗词多柔媚,独《清昼》一绝,《送春》一词,颇疏俊可喜。
"明·陆昶《历朝名嫒诗词》:"淑真诗好,词不如诗。
爱其'薄暮却下潇潇雨'句,又词好于诗也。
"清·李佳《左庵词话》:"情致缠绵,笔底毫无沉闷"。

附南唐·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存疑):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

上片写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环境,下片写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
这首词多用白描手腕,朴实无华,淡雅疏朗,蕴藉悠远。

李煜蝶恋花意境图

亭皋(gāo):水边的亭子。
皋,水边地。

澹月:不太通亮的玉轮或月光。
云来去:指云彩飘浮不定。

桃李:桃花和李花,或作"桃杏"。
《诗·召南》中有:"何彼矣,华如桃李。
"之句。
后因以"桃李"形容人的边幅姣美。

春暗度:指春光在不知不觉之中悄然而过。

芳心:即花蕊。
这里指女人的心。
安排:安置排解。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数点雨声"二句,片时佳景,两语得之。
"愁来无着处",不约而同。

清·沈谦《填词杂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