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其五》

雨打孤篷酒渐消昏灯与我共无聊。7首落寞诗词不言愁而愁自现

这离去的感情真是浩荡啊,就像日落西斜的远山连绵不断。
我离开北京了,马鞭向东一挥,觉得就像流落在天涯海角一样。

我辞掉了官职,回归故乡,就像从树枝上掉落的花瓣一样,但这花瓣也不是无情的,纵然化作春泥,也甘心造就俏丽的春花发展,滋养着下一代。

此时的龚自珍对清朝统治者大失落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
离去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去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表面的天下里另有一番作为。

对付一个深深爱国的人来说,离去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总之纠结的感情是百感丛生。

【02】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唐· 杜甫 《曲江二首》

由于一阵风轻轻吹落了一瓣花儿,我就感到春色已经悄悄减退。
如今,成千上万的花瓣被风打落在地,怎能不让民气生愁绪呢?

还是好好享受这即将逝去的春光吧,不必太过担忧饮酒过多会增长更多的伤感。
你看那曲江上的楼堂,翡翠鸟都在那里筑巢栖息;而原来威武的石麒麟,现在却只能倒在地上,无人问津。

仔细想想,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道理,我们该当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
为什么要让那些虚无缥缈的浮名,来牵绊自己的生平呢?

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杜甫,半生流落,那日他游曲江正值暮春,有感而发。
好好的大唐盛世,如今满目疮痍,虽说京城虽已收复,但兵戈未息,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凌乱。

可是,除了安慰自己尽情的享受此时的春光,及时行乐,余下的都是无能为力,大抵便是那种恨铁不成铁钢,但又无力挽留的无力空洞感吧。

【03】

雨打孤篷酒渐消,昏灯与我共无聊。

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日两潮。

——宋·陆游《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

雨点打在孤篷上,酒也逐步消退了。
只有阴暗的灯光和我一起共渡这无聊的雨夜。

人生涯着,功名本来便是没有依据的事情,它还比不上寒江一日两潮来得有规律呢。

凄清的雨夜,陆游一个人与孤蓬,与昏灯独处,独自自斟自饮,将感情逐一溶解于羽觞之中,喝的不醉意朦胧,不清不楚不言愁而愁自现。

对付陆游这样的爱国人士来说,金戈铁马,至心实地的报效国家才是最有效,最故意义的人生代价,对付功名而言,本日座上宾,嫡囚徒,谁能说得准,于是压根也不在乎所谓的功名。

【04】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宅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宋· 陆游《秋思》

利欲像鞭子一样使令人们四处奔波,忙得不可开交,实在还不如做个流落江湖的人,像沙鸥一样自由飞行。

当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觉得一天比一年还要漫长,而再大的烦恼,一旦喝醉了酒,也就都不再是问题了。

随着捣衣棒的声声敲击,深巷中的明月缓缓西沉,看到井边梧桐树的叶子忽然飘落,我才意识抵家乡也已经是秋日了。

我很想纵目了望,无奈找不到可以登高的地方,哪里能像陈登那样,站在百尺高楼之上,高谈阔论天下大事呢?

经历过官场浮沉的人,自然都想解脱樊笼择一隅净土过上神仙生活,他们都神往闲适,但是内心里又不真的不能享受这闲居的心情。

虽然墨客赞颂沙鸥散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宅之秋。

他要放眼了望,而又无楼可登。
墨客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各类抵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忧郁。

【05】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宅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唐·崔涂《春夕》

溪水悄然流逝,花朵逐渐凋零,这统统都显得那么无情。
就在这无情的时令里,我目送着末了一缕东风离开了楚城。

往事仿佛一场梦境,离家已有万里之遥。
醒来时,已是深夜三更,只听杜鹃在枝头凄厉地啼鸣。

家乡的书信已经良久没有收到了,而春天里万物都在发达成长,唯独我,对镜自照,创造已是一头白发。

现在我因空想未能实现而不愿归乡,但当我决定归去时,自会归去,那五湖的美景,又有谁会与我争夺呢?

崔涂,作为一个天涯孤客,长年流落在外,现实回不到的故乡,只能寄寓在梦里。
夜深人静,梦回故乡,梦醒而更思乡,此时又闻声声子规啼唤,那是愁上加愁,层层递进。

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悲惨、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墨客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书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捣。

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墨客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繁芜的生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社会动乱不安,崔涂愁家忧国已经到了“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
此际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唯独自己生出了白发满头。
这内心愁苦之深。
如此深愁,难以解脱,谁人能懂呢。

【06】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代·赵嘏《江楼有感》

我独自登上江楼,心里觉得有些孤单。
月光照在江面上,就像是水面上洒满了银色的珠子。
远处的天空和水面交织在一起,仿佛它们融为一体。

去年和我一起来玩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呢?这里的风景虽然和去年差不多,但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
或许是由于月光不同,或许是由于心情不同。

回忆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曾经在这里一起欣赏月色,一起谈笑风生。
但是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里,默默地伫立于此,孤独地欣赏着曾经的风景。

人生,旧地重游总是能不经意的起波澜。
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赵嘏结侣来此嬉戏,那时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欢畅的。

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墨客却又辗转独身只身来到江楼。
面对依稀可辨的景致,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墨客孤独的心。

这样的离散是由于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统统已经无从稽核。
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

【07】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唐· 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张谓任尚书郎时出使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诸子泛舟洞庭湖。

八月的洞庭湖畔,秋风轻拂,潇湘江水悠悠北去,带着无尽的思绪。

我梦中常回那万里之外的故乡,而异域的夜晚,五更的钟声总让我愁绪满怀。

此刻,我愿放下手中的书卷,只愿沉醉于酒喷鼻香之中,让心灵在酒楼的一隅得以栖息。

心中时常牵挂着长安、洛阳的亲友,那些曾经共度的光阴,何时能再与他们携手同游,共赏这世间的美好?

秋日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张谓的家乡在北方的,他面对洞庭之秋,不由遐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

站在洞庭湖畔,人却神驰魂飞万里,他极言乡关京国之迢遥,用了虚词:“五更愁”,点韶光,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

如今登楼把酒,该当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墨客把酒独酌,纵然是“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遥想当日与朋友把酒言欢的情景又逐一呈现,又溘然来了个境头收回,当下是孤苦无依,冷生僻清,谁不为之动情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欠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头条创作游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