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普通话读音为准,用当代汉语拼音标注一下李清照的《忆秦娥•临高阁》:
忆秦娥•临高阁
宋朝|•李清照
临高阁(gé),
乱山平野烟光薄(báo)。
烟光薄(báo),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jiǎo)。
~
断喷鼻香残酒情怀恶(è),
西风催衬梧桐落(luò)。
梧桐落(luò),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mò)。
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没一个字是押韵的!
李清照的水平难道就这么差?诗词押韵的基本哀求都达不到?
~
我再以客家话读音为准用英语音标标注一下它的韵(当代汉语拼音不能拼读):
忆秦娥•临高阁
宋朝|•李清照
临高阁(gɔ一声),
乱山平野烟光薄(pɔ一声)。
烟光薄(pɔ一声),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gɔ三声)。
~
断喷鼻香残酒情怀恶(ɔ一声),
西风催衬梧桐落(lɔ一声)。
梧桐落(lɔ一声),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mɔ三声)。
如此看,这首词的韵是押的非常规范的!
~
为什么会这样?由于当代汉语拼音方案人为剔除了汉语的“入声”!
全天下措辞都含有单元音,有十二个单元音[i:]、[i],[ɔ:]、[ɔ],[u:]、[u],[ə:]、[ə],[ɑ:]、[ʌ]、[e]、[æ](这里不说多元音),当代汉语拼音方案只保留了五个长元音:[ɑ:]、[ɔ:]、[u:]、[i:]、[ə:]、而剔除了七个短单元音[i]、[ɔ]、[u]、[ə]、[ʌ]、[e]、[æ]。这七个短单元音的发音、以及以它们为韵母、或含有它们的多元韵母与所有声母拼读出来的音便是对应长单元音的“入声”,一二声古代叫“阴入”、三四声古代叫“阳入”。当代汉语拼音方案剔除入声后,便是一个简陋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