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发了个微头条,选了唐朝中期墨客鲍溶的一首诗,问大家这首诗是否可以叫“绝句”。
其诗如下:

送杨炼师【唐·鲍溶】羽士夜诵蕊珠经,白鹤下绕喷鼻香烟听。
夜移经尽人上鹤,天风吹入青冥冥。

这首诗被收录在《唐诗别裁集》第二十卷,归属于“七言绝句”大类之下。
该书编者是清朝人著名学者沈德潜,沈德潜的诗才深受乾隆天子推崇,乾隆称他为“江南老绅士”。
《唐诗别裁集》的学术品位远在《唐诗三百首》之上。

网友们对鲍溶的这首诗判断不一,有少数朋友认为是“七绝”,如下面这位朋友说:

绝句必须讲究平仄这个说法对吗

判断精确

再如下面“学鸣谈”朋友说:

判断精确

大多数朋友方向于认为这不是绝句。
例如:

实在,“魏封伯”“学鸣谈”朋友的意见是精确的,其他反对见地,则是完备缺点的。
他们的缺点在于,把绝句混同于律体绝句了。
我没想到,这种关于“绝句”的缺点不雅观念,竟然如此根深蒂固!

我创造持反对见地的这部分朋友,既不讲道理,又不承认事实,执拗得很。

讲道理,绝句包括古体绝句、律体绝句、拗体绝句三类;律绝是主体,古绝、拗绝是支流;三种绝句都可以称为绝句。
这是学术界的知识。

讲事实,各种著名的唐诗选集中,绝句类所选的诗,都包括律绝、古绝、拗句,绝不是只选律绝。
除了上述《唐诗别裁集》以外,就拿流传最广的《唐诗三百首》而言,其收录绝句也是三类并收的。
我随便从该书“五言绝句”类选取四首(据《唐诗三百首全解》【清】蘅塘退士 编,赵昌平 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请大家看看,老夫所言是不是事实。

芸签的说法是半对半错的。
绝句讲平仄只限于韵脚、白脚

(1)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p267)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存在问题:失落粘】

(2)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p267)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存在问题:第二句非律句,前后失落粘,后联失落对】

(3)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p268)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存在问题:三平尾,第三句拗句,第四句救。
两联不全粘,后联不全对】

(4)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仇恨失落吞吴。
(p271)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存在问题:三仄尾】

这些诗都不是合格的“律绝”,但是都正式归属于“五言绝句”之下,称为绝句一点问题都没有。
大家可以去查《唐诗三百首》,其余,查《唐诗三百首》时,还可以查一查“七言绝句”类,看看有多少不符合“律绝”标准的。
你会创造,不管“五言绝句”还是“七言绝句”所收录的诗,都包括律绝、古绝、拗绝三类,绝对不是只有律绝一类。

在学术问题上,我们第一该当讲道理,第二该当承认事实。
如果,连基本的道理都不讲,连客不雅观事实都不承认,那么,就不要再谈什么学问了,就武断当一个自以为是的浑人好了!

干系文章

1.什么样的五言、七言诗不应该标“绝句”“律诗”之名?

2.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2)绝句是什么?

3.某些格律控们的知识误区之一:绝句=律绝

[玫瑰]要当格律通,莫做格律控!

​​[心]关注“诗道骏言”,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