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宋代文学最高造诣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年夜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念娇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闷无从陈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感情。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期间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光阴易逝,因写下此词。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清闲生活,后期多悲叹出生,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腕,自辟路子,措辞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年夜方,与其词风不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详细写作韶光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往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持续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李煜
李煜,南唐末了一位国君,世称南唐李后主。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成绩,尤以词的造诣最高。李煜的词,继续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措辞明快、形象生动、用情朴拙,风格光鲜,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奥深厚,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去世。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比拟,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古人典故入词,抒写力争规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激情亲切,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训斥;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作者失落意闲居信州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参加了抗金叛逆。叛逆失落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主座。他安定民生,演习军队,极力主见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满清第一才子,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真切,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年夜名誉,在全体中国文学史上也霸占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不雅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民气,却道故民气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实在只要轻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断交词,柬友”,也便是说,这首词是模拟古乐府的断交词,写给一位朋友的。现在一样平常认为这个朋友便是指容若公子的心腹,当时另一位诗词大家顾贞不雅观。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改造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利用俚词俚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雨霖铃
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落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想熏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紧张内容因此冷落悲惨的秋天景色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落意和与恋人的离去,两种痛楚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出息的暗淡和渺茫。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演绎着一代文学之盛。
来源:微信公众年夜众号“唐诗宋词”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涉嫌陵犯您的合法权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