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李邕》——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平步青云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自频年夜鹏,展现出远大的志向和自傲,纵然面对他人的冷眼和嘲笑,也坚信自己的才能,认为大丈夫不能轻视年轻人,表达了对未来的豪情壮志和对自身代价的高度自傲,表示出年轻人的克意进取和不畏威信。
2. 《西江月》——宋·柳永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
纵教片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风骚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柳永的狂是对自己才华的极度自傲,他认为自己的文章代价非凡,不追求他人给予的富贵,而是别人须要求他的文章。这种狂傲反响了他在仕途不顺的情形下,对自身文学才华的坚守和自我代价切实其实定,表示出文人在困境中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3.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在落第后,借菊花抒发自己的抱负。诗中菊花的形象充满了霸气和王者之气,“我花开后百花杀”显示出他对自己的信心和超越凡人的志向,“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描述了贰心中的宏伟蓝图,表达了一种不甘平凡、要改天换地的决心,反响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空想的追求。
4.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顾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罢官闲居时,依然不改狂傲本性。“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表达了他不被众人理解的孤独和超逸豪放的情怀,认为古人没机会见到自己的狂放是一种遗憾,展现出他对自身才华和志向的自傲,以及对世俗的不屑,表示出一种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5. 《狂夫》——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喷鼻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悲惨。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杜甫虽生平忧国忧民,但也有疏狂的一壁。纵然生活困苦,面临着“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悲惨”的困境,他依然保持着“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的态度,这种狂是对苦难人生的倔强,不向命运低头,坚守自己的品质和信念,表示了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6.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察看犹豫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刘克庄被贬广东,在困境中仍与朋侪痛饮,豪情满怀,“察看犹豫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表现出他不惧世俗眼力,诚挚做自己的勇气,不在乎他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行为和信念,展现了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
7. 《苦昼短》——唐·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上苍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去世,少者不哭。
作甚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李贺的狂放表示在对韶光永恒的执着追求上。他抱负斩断神龙的腿,吃了龙肉,让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再更替,以此留住光阴。这种奇思妙想背后,是对生命短暂的不甘和对永恒的渴望,反响了墨客对韶光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超越现实的抱负。
8. 《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以“清都山水郎”自称,表现出对权贵豪门的不屑一顾。“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表示了他超凡脱俗的心境和对自由的神往,不把权贵放在眼里,追求自由清闲的生活,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真谛。
9. 《满江红·写怀》——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整顿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狂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国家的忠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夸年夜的手腕表达了他抗击外敌的决心和大胆无畏的精神,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表示了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捐躯统统的高尚品质。
10. 《大风歌》——两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降服项羽后成为开国天子,这首诗展现了他的王霸之气。既有统一天下后的豪情壮志,又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表达了对国家统治和长治久安的思考,表示了统治者的肚量胸襟和义务感,也反响出在取得巨大造诣后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人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