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晋书·毕卓传》记载:得酒满数百斛船,四季甘味置两头。
右手持羽觞,左手持蟹螯,泅水酒船中,便足了生平矣。

毕卓生平嗜酒如命,以持蟹畅饮,泡于酒池中为乐事。
后遂用“持螯、持蟹、把蟹、左持蟹右持杯、持杯擘蟹、生平泅水”等写饮酒,或借此以抒发友好、激愤放浪之情。

南朝宋刘义庆将之收入《世说新语·任诞》,成为一则轶事:“毕茂世(毕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羽觞。
泅水酒池中,便足了生平。

意思是说,毕卓常对人说:“假如能得到装满一船有好几百斛的酒,一年四季有甘甜适口的食品放在船的两端,右手端着羽觞,左手拿着蟹螯,吟咏在酒船中,便足以了此生平了。

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

至于毕卓的轶事,最著名的要属偷酒喝被抓了。
据史籍记载,在太兴末年(321),毕卓为吏部郎,常常饮酒而废弃公事。
同寅家酿酒初熟,毕卓因醉酒,晚上又想喝,于是跑到同寅家酒瓮中盗酒喝,被同寅家管酒的人捉住。
第二天早上带给主人一看,原来是同寅毕吏部,主人立时解开绳子。
毕卓就拉着同寅在酒瓮旁设置宴会,直喝醉才散去。
此种爱酒成痴,醉后盗酒的事情,真令人哭笑不得,亦是“瓮间毕卓”留给后人茶余饭后的一乐。

李商隐读到这个故事后建议说:“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喝醉了,睡在酒瓮旁太草率了,还不如躲到床下去睡,说不定管酒人抓不着,这是在帮毕卓盗酒出主张啊。

苏轼尤爱这首诗,作《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傅》一诗云:“万斛船中著美酒,与君生平长泅水。
”又打趣说:“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要戒备毕吏部夜间来盗酒,真是太诙谐了。

辛弃疾同样喜好这四句,填《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一词,有句云:“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买山自种云树,山下斫烟莱。

齐白石曾绘有《盗瓮图》并在上面题词:“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
”亦是借用了毕卓盗酒的故事。

读此诗句,使人顿生快乐之情,人间间的统统烦恼,仿佛在吃喝中消逝殆尽。
个中的洒脱、旷达、放诞、疏狂,都极具魏晋绅士风骚,使民气神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