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徵明《花卉册》之《芳塘净植》

吴三桂好色,宠陈圆圆外,更爱一侍姬连儿。
连儿年十七,姿容奇丽,夏日尝侍三桂游荷塘。
练裳缟袂,执白羽扇,亭立九曲桥上,遥视之,如神仙中人。

《吴兴掌故》:秋深时,湖上人作裹鲊,小鱼加喷鼻香料米粉,荷叶包裹,名荷叶鲊。
是与吴人脔肉和粉,裹以鲜荷叶,隔水蒸之,名之曰粉蒸肉,同为绝妙家肴。

这个夏天你赏荷了吗来看郑逸梅笔下的荷花有多美

浙有荷菊,日开一瓣,开足成荷花形,见沈兢《菊谱》,不知今已绝种否?颇欲一赏其花。
又牡丹别种,春月开淡红花,如荷包然,名之曰荷包牡丹,庭院间多栽植之。
荷花多红、白二色,然有淡黄者,喷鼻香弥清远,出永州半山。
又九嶷山涧中,产莲作深黄色,曰金莲。
又有色紫若辛夷者,曰紫荷花,亦为名种。

[清]孙师昌《荷花图》
七里山塘,画舫如织。
虎丘之后,大半为花农之宅。
有刘姓家者,最多异花,广搜佳种,故名特著。
某年夏,有淡黄色之四面莲一缸,一时喧传,不雅观者络绎,索价至二百金,盖因城绅某某数人,争相欲购之故。
后为虎林某寺方丈所知,出三百元购去,蓄之池中,闻五年后,满一池矣。
方丈特筑精舍三楹于池上,而自称黄莲老禅。
方丈善为诗,有《黄莲集》行世。
荷植诸缸中,借以点缀庭院,隔帘望之,清绝入画。
植荷之法,惊蛰后取泥垫于缸底,再将河泥平铺其上,任日晒龟坼,雨则盖之。
直至春分后,将藕秧埋种,用肥泥及猪毛壅好,勿使外露,仍如前曝晒,坼裂后方贮河水,则花时自然蕃茂。

[清]吴应贞《荷花图》
沈三白《浮生六记》有:“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
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喷鼻香韵尤绝。
”是真雅人深致。

荷花初折,宜乱发缠根,取泥封窍,不致遽尔萎败。

荷之别种,名曰睡莲。
叶如荇而大,浮于水面,其花布叶数重,当夏昼开,夜缩入水底。
见《北户录》。
又《琅嬛记》云:“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三十六对,望之烂若披锦。
”睡莲名色绝佳,惜未目睹。
顷游兆丰花园,见碧水沦漪间,有田田平贴波面者,俗呼外国荷花,疑即古之所谓睡莲,不知究属是否?

[宋]《莲池水禽图》
荷有五色者,见《峤南琐记》。
驳鹿山僧堂前,池水绀碧,间出莲花,五色残酷,名飞来莲。

张勋复辟失落败,辜鸿铭在津闻之,笑语人曰:“今日之事,可以古诗二句概括,即‘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人不解,询之,则曰:“上句指张勋之红缨帽,下句指康长素之大辫也。
”闻者大笑。

我苏盘门内沧浪亭,门临碧水,小桥通之。
水中亭亭玉立者,皆素白荷花,红蜻蜓偶集花端,风来摇荡,画意自饶。
亡友吴子双热甚爱赏之,谓“沧浪亭美尽于斯,若径入徜徉,反觉了无佳趣”,的是知言。

[南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葑门外黄天荡多荷花。
夏末秋初,游舫栉比,为一年胜事。
学友金季鹤曾有诗咏之云:“手点轻篙刺素波,黄天荡水镜新磨。
红妆那比侬娇艳,底事檀郎爱赏荷。
”“莲心细剥媵喷鼻香槟,妙剂清凉上绛唇。
醉睨檀郎先一笑,笑他湖上采莲人。
”“画桥灯火送归桡,已过葑溪入近郊。
此意分明赏花罢,故将荷叶挂船梢。
”与海上龙华不雅观桃,钿车载得花枝,同一韵迹。

撷取荷瓣,夹于书册,可以免蛀,但颇易发霉,书留霉迹,亦一憾事。

四季之花大都可充食品,如铁脚道人之细嚼梅花,古诗餐秋菊之落英,以及玉兰片、炙兰蕊、面拖南瓜花、晚喷鼻香玉与云南竹笋作羹汤、樱花叶裹糍团,皆是。
荷花啖之,令人口气常喷鼻香。
载于《花镜》。

选自郑逸梅著《花果小品(增订本)》,中华书局2024年6月出版

随着掌故大家郑逸梅,多识草木掌故,神游众喷鼻香国

全新精编精校,弥补四十余篇花果文、增配近百幅花果图

《花果小品(增订本)》
郑逸梅 著

978-7-101-16409-1

98.00元
郑逸梅为海内外有名文史掌故大家,著述宏富。
一九三四年,将其所撰关于花果掌故的随笔结集出版,是为《花果小品》。
周瘦鹃说“每一把诵,似赏名花而啖珍果,醰醰有余味”,朱天目赞其“笔墨隽永,考证精详”,一时巨公名贤推崇备至,传为经典。

《花果小品》概而言之,前为花,自梅花至松,春萱秋蕙、夏蕖冬茶 ;后为果,自甘蔗至葫芦,沉李浮瓜、交梨火枣;末附《喷鼻香国附庸》,共计一百多篇。
举凡花果的掌故,先哲吟咏的诗文多有记述,灿灿群芳,离离嘉果,丰富非常。
初版面世以来,一版重版,广为流传。
但也有很多花果文章失落收,郑逸梅后来多次撰文引为憾事。
现今推出的增订本,广搜博采,精审细校,比勘诸版,改订讹误,同时弥补四十余篇,增配近百幅花果图,可谓图文并茂又并美。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