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
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细。
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媂。
戴得更忔戏。

愿新春往后,吉吉利利。
百事都快意。

一天一首古诗词  宋词赵长卿探春令歌乐间错华筵启

译文

新春时节筵席摆开,笙歌高奏,大家都喜迎新年
姑娘们的纤纤素手端来的春菜盘子里有青、有细。
幡儿胜儿都很美好,姑娘们戴着都高高兴兴。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都吉吉利利、百事快意。

注释

华筵:丰硕的筵席。
新岁:新年。
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姑媂:整洁。
忔戏:可爱。

赏析

赵长卿的词虽然有十卷三百首之多,虽然被毛晋刻入“名家词”,但在宋人眼中,他只是一位第三流的词人。
可能由于他的词爱用口语俗话,不同于一样平常文人的“雅词”,以是在士大夫的赏鉴中,他的词不很被看重。
朱祖谋选《宋词三百首》,赵长卿的词,一首也没有选入。
学者施蛰存认为,雅即是俗,俗亦是雅,赵词不落于俗套,也可谓不拘一格。

有一些作家和批评家,他们评论文学作品,实在是古今未变。
孔老夫子哀求“温顺敦厚”,白居易哀求有讽喻浸染,张惠言、周济哀求词有比兴、寄托,当代文论家哀求作品有思想性,实在是一个调子。
这些哀求,在赵长卿这首词里,险些一点都找不到。
赵长卿并不把文学创浸染为扶持世道民气的教诲工具,也不想把他的词用来作思想说教。
他只是碰到新年佳节,看着家里男女老少,摆开桌面,高高兴兴的吃年夜大饭。
他看到姑娘们的纤手,端来了春菜盘子,盘里的菜,有青、有细,从家庭中的一片和气景象,反响出新年新春的东风里所带来的天地间的融和气候。
唐、宋时,不管是吃年夜大饭,还是新年中吃春酒,都要先吃一个春盘,类似当代酒席上的冷盆或大拼盆。
盘子里的菜,有萝卜,芹菜、菲菜,或者切细,或者做成春饼(便是春卷)。
杜甫有一首《立春》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赵长卿这首词的上片,便是化用了杜甫的诗。

幡儿、胜儿,都是新年里的装饰品。
幡是一种旗帜,胜是方胜、花胜,都是剪镂彩帛制成各种花鸟,大的插在窗前、屋角,也可挂在树上,小的就戴在姑娘们头上。
现在北方人家过年的剪纸,或快意,或双鱼吉庆,或五谷丰产,大概便是幡、胜的遗风。
这首词里所说的幡儿、胜儿,是戴在姑娘们头上的,他看了以为很欢畅。
“姑媂”、“忔戏”这两个语词都是当时俚语,读者现在不易理解,可能在江西南丰人口语中,它们还存在。
从词意看来,“姑媂”大约是整洁、济楚之意。
“忔戏”又见于作者的另一首词《念奴娇》,换头句云:“忔戏,笑里含羞,回眸低盼,此意谁能识。
”这也是在酒席上描写一个姑娘的。
这里两句的大意是说:“幡儿胜儿都很美好,姑娘们戴着都高高兴兴。
”辛稼轩词云:“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也是这种意境。

词人看了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团坐着吃春酒、庆新年,在笙歌声中,他起来为大家祝酒,祝愿在新的一年里。
一家子都吉吉利利、百事快意。
于是,这首词成为极为好的新年祝词。

词到了南宋,一方面,在士大夫知识分子中间,地位高到和诗一样。
另一方面,在平民百姓中,它却成为一种新的运用文体。
祝寿有词,贺结婚有词,贺生子也有词。
赵长卿这首词,也应该归入这一类型。
它是属于普通文学的。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