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没有人知道老托钵人的名字,只知道他是浙江永嘉人,郑板桥命人将他埋葬,并在墓碑上写下永嘉诗丐之墓。

老托钵人的那首绝命诗是这样写的:

出生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史上最有才华的乞丐写下一首绝命诗不输任何诗词名家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这首诗的整篇都用赋和比的手腕,非常刻骨的描写了旧社会里的贫苦百姓沦为托钵人后的悲惨生活。
首句“出生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对老托钵人的出生做了一个大体的先容,他的出生就像那孤独的沙鸥,只能携带一根竹杖四处飘零。
在古诗词中“沙鸥”象征着四处流落无所依赖,比如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陆游的“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都暗喻自己没有定居之所,四处流落。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这一句是写老丐讨饭的详细生活,饭囊整天都是空空如也,只有夜晚的月光照在残破的饭碗中,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敲打竹板对着行人乞讨,记得小时候还有托钵人拿着竹板一边唱一边乞讨。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这一联可以说是整首诗的升华,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千古名句。
老丐面对悲惨的命运,却能坦然处之,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豪迈。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末了一句可以说是气吞河山,傲骨铮铮,顿时让人肃然起敬,这正是古时候知识分子的那种气节。
士可杀不可辱,宁肯饿去世,也不吃那些嗟来之食。

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这个老丐肯定是读过书的,或许还曾有过功名,但不知为何沦为托钵人,他的这首绝命诗流传至今,但遗憾的是没能留下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