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到底写的是李商隐的“爱情”还是政治“寄情”?诗评者各自为政。
当中牵扯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影响了他生平的仕途。

一、《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写了一首爱情诗颔联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作意译:

与你相见已经很难得了,离去之时就显得更加难了。
彷佛一场东风无力地吹着,百花都到了凋落的时令。
别后的相思似春蚕,结茧去世后丝(思)才断,离人眼泪像烛泪,烛炬成灰泪才干。

每个清晨起床都见不到你,只见到镜子中的自己又添了白发。
想必你也在每个寒冷的夜晚,对着玉轮思念我。
我听说你现在蓬山,但是找不到路去寻你。
只有托请王母娘娘的青鸟帮替我传信,先行去探看。

离去是人生中的一大恨事,古诗词惯常以“离去”作文章,读罢让民气中黯然。
但李商隐这首诗第一句,在离去的头上再加上了“相见难”。
这样一来,就让读者感想熏染到了双重的“别难”。

第二句中说,这种感想熏染好比春天已经靠近了尾声,东风有心无力,不能再让百花绽放,只能眼睁睁看着让它们凋残。

在颔联中,李商隐连续渲染了这种“别难”带来的痛楚感想熏染。
由“别难”来的相思之情,就像吐丝的春蚕一样,不去世无休。
而离去带来的眼泪,也像是烛炬燃烧出的烛泪一样,非要把自己烧为灰烬才会干。

从此往后,女子每个清晨都会像平时一样起床梳洗打扮,等着她的爱人归来。
可这天复一日,她见不到爱人归来,只能看着自己镜中的边幅逐渐朽迈。
与此同时,她又揣测那个与她相爱的男子,每晚也为了自己孤独地坐在月下沉吟。

后来,她听人说爱人在蓬山,那是外洋三座仙山之一。
但是凡人怎么能去仙山呢?她只有请王母座下的青鸟来当信使,先替她寄书传情了。

这首诗的颔联着力描写了相思之情与离去之恨的极致状态,让它们达到一种殒身绝命的状态才肯休止,因此说它有落笔“惊风雨、泣鬼神”的效果,以是历来广受好评,被用啦歌颂奉献精神。

不过,这两句诗在早些年,却一贯存在着一种“误读”。
李商隐这一首诗在古代流传并不算很广。
但是解放后,该诗当选入语文根本教诲教材,遍及率得到极大提高。

由于李商隐本身诗风的隐晦,许多人把“春蚕吐尽”与“蜡炬成灰”与西席费力的事情与无私奉献联系起来,并不把颔联的诗句当作是在描写相思之情。

与此同时,关于李商隐这首诗到底是在写什么的感情,也一贯有很多种说法。
比如有人认为:这一首诗实在是李商隐的政治寄情诗篇。

李商隐在诗作中把自己拟为痴情女子,而他倾诉的工具,是他曾经的好友,也便是后来贵为宰相的令狐绹。
李商隐希望令狐绹能在仕途上帮他一把,于是他时常给令狐绹写信,可是令狐绹却彷佛不太乐意帮他的忙。

二、李商隐的“辜负”与“被辜负”

李商隐自称是李唐皇室之后,但是他家祖上并没有人当过大官,他是一位真正的“寒门子弟”。
由于父去世得早,身为家中宗子的李商隐,在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起了家长的任务。
他必须照顾自己的母亲,以及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生活。

少年时期的李商隐,曾经得到骈文大家令狐楚的赏识。
令狐楚不但年夜方帮助他,教他创作骈文,还把自己的儿子令狐绹先容给他做朋友。
可是令狐楚去世之后,李商隐却和令狐家的政敌王茂元女儿成婚。

有学者剖析说:这便是后来令狐绹谢绝再帮助李商隐的一个主要缘故原由。
《新唐书》因此评价李商隐没有操守,被唐朝确当权者轻视,以是才终生坎坷。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意见,比如日本的一些李商隐研究者就认为:李商隐与王氏结婚的时候大约只有二十五、六岁,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根本不主要。
当时朝中有“牛李之争”,令狐家是属于牛这一方,而李商隐岳父家是李那一方。
但是李商隐与王氏结婚的时候,根本连事情也没有。

公元838年,李商隐在令狐父子的帮助下终于考中了进士。
然后在同年的博学宏词试中落榜,没有得到官职。
屋漏偏逢连夜雨,恩人令狐楚也在同一年去世了。
令狐绹当时也没有当上宰相,还在家中为父失恃丧。

李商隐百口至少七口人要靠他养,以是他在这种情形下攀了王门高枝。
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令狐绹不应该对他有那么大的心病。

对付这一点,李商隐本人也正是这么想的。
因此他后来不断地给令狐绹写信,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跻身朝堂。

但是当上宰相的令狐绹事情太忙,每一天收到的信件太多。
李商隐寄出去的信,他可能根本没有韶光看。

在这种情形下,李商隐就写了一些表面上诉说男女之情的诗篇来抒发心中的情绪,隐约有一些责怪令狐绹的意思。

实在李商隐仕途不顺,除了是由于他在政治上缺少有力的靠山之外,还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说,他写诗得罪过一朝中的权宦,他曾作《有感二首》影射“甘露事变”。

另一种说法是:李商隐爱写“无题”,诗中人常和女子保持不正当的私情,以是他的风评不好,为当权者所不喜。
只管他在《上河东公启》中为自己辩解说:我的诗歌虽然会涉及花间女妓,但是我本人并不涉于风骚,但是大家仍旧对他有所疑惑。

从史估中的记载来看,李商隐与令狐绹实在从未反目。
除了这首无题,他还写过一首著名的《夜雨寄北》,也是写给令狐绹的。
《新唐书》、《旧唐书》关于他因娶王氏女和令狐绹失落和,只是撰书人的预测。

李商隐只暂时地当过一阵校书郎,很快就离开了唐朝权力的中央,他在朝中根本无足轻重。
而在他求仕这件事情中,不但令狐绹未曾给予他帮助,就连他的岳父王茂元,也未曾帮忙。

结语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二句,无论用来阐明男女之情,还是政治上的寄情都说得过去,唯一说不过去的是,被用来当成对西席的无私奉献的歌颂。

不过话又说回来,许多古诗词中的名句,一旦离开了原作,都或多或少被人们重新解读过。
这样的解读有时候是与诗作本意南辕北辙的,乃至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但是一经民间接管后,它就得到了自己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