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母亲河,春日长江黄河古诗五首:万里长江水,春深可染衣

每年公历的3月9日,是中国的保护母亲河日 ,是保护哺育了悠久残酷的中华民族和文明的长江黄河,大力开展管理水土流失落,培植绿色生态的活动,让这两条河流,持续康健流淌流传。

那么每年的三月,是农历的仲春,是万木萌发的好时令,冰川融化,雨水增多,从雪山高原上流淌下来的两条河流,开始了一年的春水浩瀚。
让我们从古诗里,领略两条大河的壮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保护母亲河日赏读黄河长江古诗五首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昼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 盛唐 · 李白寄远十一首 其一

30岁的李白,离开安陆,这里有他的妻子。
但是男儿志在四方。
虽然从24岁起,他就多方游历,但是足迹多数是在蜀楚一带,这位峨眉山上走下来的年轻人,心有壮气,岂能甘心在安陆过着耕读无望的生活?于是他来到了京城长安。

但是这一年,他无多收成,除了寄居在玉真公主府上,以他渊博的玄门知识做门客,余下的韶光,寂寞清寒,他得以第一次去游览长安之外。
黄河并不流经长安,但是离长安不远,只有百余公里,31岁的李白,仲春时节,驱车马站在了黄河边上。

此时他的确是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但是这是他四年之后的作品,四年之后的李白融入长安。
但是此时,他还是出息迷惘的游子。

站在楚天的黄河边,他震荡着黄河之水的浩瀚。
此时北方比南方寒冷,仲春时节,江南已经是绿草萋萋,此时黄河流域,岸上的草才刚刚萌芽,黄河之黄,草色有无之间,更显得辽阔苍茫。

这首诗有浩瀚的时空感,实在写了两条河流。
长江和黄河。

我隔长江远,楚水流如马,更在黄河岸,遥看春草生。

此时的李白孤独在长天浩水之下,瞥见黄河滚滚,他的未来犹如这岸上的草色,苍茫不定,那黄河之水引动他思乡怀妻之情,相思犹如黄河,昼夜流淌。
这黄河远上白云,远下大海,他是站在版图上的长江和黄河之间一个微小的点,30岁功名未成,寒酸落魄的苦闷,化作一滴青色的泪水。
不见黄河,不知高天厚土之广袤,也正是由于看到了黄河,烦闷之余,更共振着他苦闷年轻的心。

那么黄河为什么会被称为黄河呢?或者说它是否一贯都是黄色的呢?

实际上,黄河这个词,是汉朝才有的。

之前称为河,认为黄河的水是从天上来的,由于天圆地方,是天上银河的水,在天边流淌下来。
探求河源,当然是主要的事,由于找到河源就靠近天上了,但这样的事,战国才有记录,找到了青海的的积石和龙门,源头的水自然清澈。

古代有黄河清,贤人出的传说,这传说可能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贤人则之”。
字面上的意思是黄河水清,涌现了分外的图案,洛水低落。
涌现了一本书,而贤人大禹便是拿着这本书管理了黄河长江。
实际河图洛书是天文天象的观点。

但是黄河清澈过没有呢,历史上是有的,从春秋到清朝,黄河无数次在某些河段,由于水位低落,河流减缓而清澈过。

但是整体而言,黄河从上古大部分韶光还是浑浊的,成为浊河,在汉朝末年,战役导致生态进一步毁坏,浊河的水更黄了,魏晋之后,就将这条河称为黄河,流传至今。

李白站在黄河边上,他看到的黄河和本日相差无几。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

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盛唐 · 王维《榆林郡歌》

榆林在陕西最北部,是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
在唐朝,这是主要的北方边塞,常常在诗词里可以看到,很多人是在这里当兵。
比如无定河就在榆林。
这里西高东低,属于黄土高原。
自古水土流失落较快。

那么这里春天最常见的景致,不是黄河中下贱那种绿树,而是高原草色。

只有山头松柏常青,不多山下的泉水,让人惦记江南和富庶的平原。

在这里,千里万里是一望无际的春草,还有黄河东流一直歇。

在这黄土高原上防守的士兵,还有骑着马的健儿,风霜使得脸庞粗糙,宛如异族人,瞥见了从内地来的官员青鸟使,对方根本不知道他是汉人。

这里也说了黄河上游的景象生存条件十分艰巨。

黄河春草,春草黄河,犹如公民和母亲河的关系。
是黄河哺育了两岸的人们。

黄河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是自石器时期,这里就有文明。
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两大部族领悟其它部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城,产生了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化文籍,孕育发展了中华文明。

谈完黄河,来说长江。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屈原《招魂》

长江最初不叫长江,就叫做江,江的含义,是边疆水道,上古流传是共工的领域。
”江水沛兮。
舟楫败兮。
“,在夏朝,就称为江,江水猛涨,舟船博浪。

最早写春天和长江的诗是屈原,他流放到楚国的边疆,湖南地区,这里水系浩瀚,但是显然比黄河流域水流平稳,植被丰茂。

此时屈原站在春天的长江边,江边的枫树开始萌芽。
清澈浩瀚的江水平稳流淌,蓝天下,水天一色,枫林成为水天的交际线,视野旷美。

正是这里景象温暖水文资源多,而产生了独特的巫祝文化,楚人尚巫,更加相信人与自然的领悟,包括人去世后,灵魂也会在这块水汽丰饶的地方徘徊。

人们在江边敬拜,面对天风长浪,春草碧波,风摇枫树,流云如感,在这里招魂。

”今日好熏风,商旅相催发。

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
“中唐 · 刘禹锡《杂曲歌辞 其二 荆州乐二首 》

唐朝除了大力建筑道路,长江也充分利用起来,成为主要的沟通南北的水上交通。
南方包括国外的很多物质贸易,便是通过长江水道,穿过巴山巫峡,再经由陆地,运往长安洛阳。

终年不枯的水道,比黄河更有航运代价。
只是商旅舟船,仍旧会按照时令在春天涨水和顺风期起航,比如春天,便是北上的最好韶光。

荆州是当时主要的水陆码头,很多外国的贩子和货色,也是在这里周转,比如晚唐曾经这里聚拢了大量由于战乱勾留的外国人,而将水仙花的种子留在了中国。
荆州是水仙花中国的故乡。

春天来了,东熏风鼓荡,正是船上行的时候。

站在荆州城墙上,瞥见无数帆船,那帆船上头,还站着人,在解下帆绳。

站在那帆船顶真个人,才能看到这万船竞发,春江水阔的壮丽吧。

我不知道刘禹锡,是否趁自己年轻,也坐在桅杆上去看一番,如果真是如此,他是墨客中的第一人和唯一一人。
那是站在巨轮的帆船顶上,去看无尽烟水,感想熏染大唐的水运繁荣和江山壮丽。

”万里长江水,春深可染衣。

天涯何处客,遥逐北鸿归。
“ 明 · 周瑛又四首 其一

长江水在历史上,比黄河清澈,三峡虽然以险滩,水流激烈在历史上有名,比如曾经存在的滟滪堆险滩,但是两岸青山,滋养碧水。
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还真不是黄河滚滚那种浊浪,是带着长江特有的雪浪澎湃。

而在宜昌这带,又有最美最碧绿的清江水汇入。
在长江中下流,平稳开阔的平原地带,也常常可以看到烟波蓝天之美。

以是长江虽然浩瀚,在某一流段,春夏之时,碧山倒映,江流平缓,是呈现俏丽的蓝绿色。

那万里长江水,在春天的时候,沉着如蓝如绿,仿佛可以染衣裳,这天涯的游子,你是在往家乡的路上在赶,犹如天上的大雁在飞吗?

不过长江自古洪涝频发,也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落,春夏多暴雨,而两岸都是沙石平原地带,随意马虎带走大量泥沙,这个时候,长江水就像黄龙一样浑浊彭湃。

黄河和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得以靠它们滋养,而保护黄河长江,是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
普通人除了要相应号召,推戴管理黄河长江的主要工程,还要从自身做起,不将污染物倾入江河,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支持绿化奇迹,减少污染。

希望黄河真正有清澈流淌的那天,希望长江,真可绿可染衣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