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脱,是一种人生气度。

当生活有了旷达和洒脱,

便 少了许多烦忧。

大梦谁预言家,平生我自知。

10首奔放诗词睡前原谅一切醒来就是新生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三国·诸葛亮

人的生平中,会遇见很多不快意的事,关乎家庭,关乎事情,关乎婚姻,关乎爱情。

逐渐地,我们都老了,平凡地犹如路边的树,不再呼喊奔跑,默默生出许多根,记住许多事,刻下年轮,结出果实。

直到某天,在夜晚辗转反侧时,偶有风吹过,想起初来时天下的样子容貌,终于肯放下心中的不愉快,选择体谅。

衰境日匆匆。
浮生一梦中。

笑愁怀、万古皆同。

越水燕山南北道,来不尽,去无穷。

萍水偶相逢。
晴天接远鸿。

似人间、马耳秋风。

山立扬休成底用,闻健在,好归农。

——元·曹伯启《唐多令 释怀寄朋侪》 

浮生一梦,似一杯新茶,开水注入的霎时,茶叶被烫的跳起来,可正是这痛楚,造就了它的先苦后甜。

睡前体谅统统,清晨走路时脚下的一粒石子,中午头顶上炙烤的日光,晚间在街边吵吵闹闹的路人。

这天下上,有人睚眦必报,有人不念旧恶。
我愿你是后者,由于善待他人,便是放过自己。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李白《访戴天山羽士不遇》

俞敏洪曾说:有三句话,我每天都在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叫“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作甚新生?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世间美好太多,值得我们放下烦扰,向着前路跋涉。

唤起窗前尚宿醒,啼鹃催去又声声。

图画旧誓相如札,禅棍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旧逐空喷鼻香百遍行。

——清·黄景仁《感旧》

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恩赐。

但,这并不虞味着,我们要活在过往中,如同一只永久活在茧蛹里的蝴蝶,作茧自缚。

浮生梦,三生渺渺,分缘无踪。
虽堪恋,何必相逢。
息壤生生,谁当逝水,东流无终。

羞日遮罗袖,愁春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唐·鱼玄机《赠邻女》

《太阳照常升起》中有这么一句话:在白天对什么都不动感情是极为随意马虎的,但在夜晚便是其余一回事了。

别把所有的伤春悲秋,都留给夜晚,纵使相思入骨。

终有一天,会有一人,与你一起,看这煊赫的灯市、优柔的星河、大梦春秋的盛世与华章。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

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斟酌,你莫斟酌我。

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南宋·谢希孟《卜算子》

春天的风,吹来夏天的雨;秋日的月,照亮冬天的雪。

夜空的星,落向晨曦的海;山间的泉,遇上南飞的雁。

岁月不会停滞脚步,韶光也不会按下停息键,世间万物都在任天由命,唯有人,有权决议。

若爱,请深爱;若不爱,就放手。
何必委曲了自己,折磨了别人。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五代·李煜《乌夜啼》

风雨交加的夜晚,心绪湿润,心中有所念,辗转多次不能入睡。

想来,生活如一场梦一样平常,一夜之间,荣华富贵子虚乌有,独留惆怅与哀思。

但,愁有什么用呢?若整日铭心镂骨,每夜辗转反侧,怎对得起,这花好月圆的人间?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光阴犹如昼夜一直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付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发奋图强的精神,每每能抖擞出青春的光彩。
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次长途旅行,一直地行走,沿途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历经许许多多的坎坷。

如果把走过、看过的都背在身上,就会给自己增加太多额外的包袱,还不如一起走来,一起放下,永久保持轻装上阵的状态。

生活给我们的余地不会那么小,别往回看,后面,实在什么都没有。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阔别分不开心腹,只要同在四海之内,便是天涯海角也犹如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这首诗一反离去的愁意,友情不受韶光的限定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绪是乐不雅观豁达的。
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意的不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