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24

作品原文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huò)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jì)豁。
穷年忧黎元,嗟叹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洒脱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yǎn)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yè)。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qú)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jié)。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dié)嵲(niè)。
蚩尤塞(sāi)寒空,蹴(cù)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jiá)。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yù)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反攻其夫家,盘剥贡城阙。
贤人筐(kuāng)篚(fěi)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diāo)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喷鼻香橘。
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
兴废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jīng)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纵目高崒(zú)兀。
疑是崆(kōng)峒(tóng)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chè),枝撑声窸(xī)窣(sū)。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táo),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短命。
岂知秋禾登,贫窭(jù)有仓卒(cù)。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落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hòng)洞不可掇(duō)。

参考译文

Vol224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

杜陵有一个布衣之士,年纪已老又不合时宜。
我的空想是何等高远,自比为稷和契。
然而我至今仍是一无所用,即便如此,我将终生不改此志。
常常希望能造诣我的志向,到了盖棺之日才算罢休。
一整年都在为百姓担忧,心中难过但只能一直地嗟叹。
虽被同辈之人取笑,我内心的年夜方高歌却更加激烈。
我不是没有隐居江湖的志向,意气洒脱地生活也是那么好。
只是我碰着了像尧舜那样贤明的君主,不忍与他相别。
当目前廷中栋梁之才比比皆是,哪又缺我一个人呢?可是冬葵和豆叶生来就朝向太阳,事物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
想想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只知道追求富贵。
我又为什么要倾慕大鲸,动辄游息于大海中。
我从中悟得人生的道理,但依然耻于谄媚权贵。
因此贫乏至今,又不忍被尘埃吞没。
有愧于巢父和许由的高洁,我不能改变自己最初的空想。
只好饮酒聊以自慰,大声高歌排解愁绪。
到了年末百草凋零,疾风仿佛要将山岗吹裂。
天空中阴云堆叠,我半夜从长安出发。
天寒地冻使得我的衣带断裂不能系上,手机僵硬难以波折。
凌晨经由骊山,天子的行宫在高耸的山顶之上。
大雾充斥在天地间,步履困难,崖谷湿滑。
瞥见骊山上的温泉水汽蒸腾,听得禁卫军的兵器摩擦碰撞。
天子与大臣在那里取乐,音乐声盛大广阔。
温泉赐浴的都是权贵之士,参与宴会的没有一个平民百姓。
朝廷赐予的绢帛是由穷苦人家的女子所织,却还要鞭打她们的丈夫,征聚起来将其供奉到京城。
天子的赏赐是为了天下能够得到管理,若是臣子忽略了这个道理,天子岂不是白白丢弃了这些财物。
朝堂之上人才济济,有良心的臣子应该感到戒惧。
况且听说宫中的金玉瑰宝,都在外戚宠臣手中。
他们的府上有穿着轻薄的纱罗舞女歌姬,乐声合奏,并以名贵的貂鼠皮衣暖客。
客人所食的是驼蹄一类的山珍,喷鼻香橙蜜桔在盘内堆积。
豪门之中任由酒肉腐臭,而路边满是冻饿而去世之人。
年夜富与贫乏只有一墙之隔,我的内心郁结难以再说下去。
驾车向北而行,经由泾渭交汇之地,公家设立的渡口又调换了地方。
河流自西方奔流而下,放眼望去,浪头高涌。
年夜水彷佛是从崆峒而来,又恐怕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断裂的结果。
幸而河上的桥梁没有拆去,但扭捏着发出窸窣的声音。
行路之人相互扶持,可水势盛大彷佛不能渡河。
老妻寄居他乡,一家十口被风雪阻隔,不得团圆。
有谁能够久久不念家人?我希望前去与他们共同耐劳。
进门便听见了哭声号啕,我的幼子因饥饿而短命。
我不能忍住哀戚,邻居也为此呜咽。
作为父亲我十分惭愧,竟然让孩子由于没有食品而短命。
哪能料到在秋谷丰产的年纪,竟遭遇这样的变故。
我因出身仕宦而不纳租税,不服兵役。
我回忆往事内心酸涩,普通百姓就更加愁苦。
默默想到那些失落去地皮的农人,因而又想到防守边关的士卒。
我的忧思就像终南山那么高,无边无涯难以终止。

解读剖析

杜甫以现实主义诗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名于世,但在他的青年时期,与其他盛唐墨客一样,诗作中也充满了少年气盛的昂扬情调和非凡自傲。
《望岳》便是杜甫青年“壮游”期间的代表作,集中显现出他青年时期的浪漫与激情。

《望岳》是杜甫第一次北游齐赵(736-740)时所作。
全诗环绕一个“望”字,首联写了望之色,次联写近望之势,三联写细望之景,末联写极望之情。
前四句实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候。
首句的疑问实为感叹,真切地表达出墨客初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
“齐鲁情未了”一句,是墨客的主不雅观体验与揣测,站在齐鲁之外还能看见泰山,以间隔之远来陪衬出泰山之广阔嵬峨。
次联一个“钟”字,授予大自然以人的情绪;一个“割”字,又授予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
墨客的生花妙笔使大自然与泰山顿时充满神奇、雄浑的力量。
第三联开始转入抒怀,王嗣奭(sì shì)《杜臆》云:“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眦句,状眼界之空阔。
”面前壮丽之景与心中博大之情相互映照,构成了一个高远阔大的诗境。
末两句是虚想,墨客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不仅再次突出泰山之嵬峨,更抒发了墨客企望雄视统统的豪情壮志。

此诗虽为律诗体式,中间四句对偶工致,但全诗平仄未入律,故仍属古诗。
一个“望”字统摄全篇,通篇却不见一个“望”字,但仍旧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可见墨客构思与谋篇之精妙。
全诗措辞古朴,寄托遥深却不露比兴之痕迹,气骨峥嵘,体式雄浑,已初现老杜风格之端倪。

———— / END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打开一往网易云音乐官方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