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像一艘大船,载满了各式千奇百怪的梦想和五彩缤纷的快乐。儿时会偷偷地涂抹母亲放在抽屉里的口红,末了还用唇膏在眉心点了一颗平均的朱砂痣,对着镜子做鬼脸傻笑。犹记得某一年的儿童节礼物是一辆小小的脚踏车,终于可以发布,能抵达更远的地方看更大的天下了。
作者摄于神农架
爷爷家老屋后院旁的鹅池承载了我童年太多的欢歌笑语,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跳皮筋放鹞子,对着鹅池几里哇啦地学会背诵了人生中的第一首古诗《咏鹅》,不求甚解又得意其乐。
起初被母亲敦促着背古诗是不肯意的,被带到了溪流潺潺的鹅池旁便是来劲了,时时时看到有几头肥硕的大白鹅晃荡悠地行走也随着节奏摇头晃脑地朗诵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相传是墨客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五言古诗,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有条有理,动态的景,刻画得维妙维肖浑然天成。
作者摄于绍兴兰亭
第一句三个“鹅”字,用反复咏唱的方法,通报墨客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理解为模拟鹅的叫声。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伸长脖子,仰头波折着嘎嘎地朝天长鸣,有种声声入耳之感。一个“曲”字点睛之笔,实为生动。前两句写鹅在陆地上撒欢的环境,后两句则写鹅到水中悠然自得的状态。这首诗写得高明,“曲、浮、拨”动词的奥妙利用,“白、绿、红、青”色彩的穿插交映,动静相生回环往来来往的视觉流转,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趣横生。成年后在绍兴兰亭的鹅池,望着扑腾着红掌优哉戏水的鹅,不禁又兴致盎然的咏鹅了一回,恍惚间又回到了童年嬉戏玩闹的鹅池。后来我在鹅池旁又读了很多的诗词歌赋。我想除了拥有此生,还要有诗意的天下。只是岁月辗转变迁,孩提时嬉闹的鹅池逐渐地消散了,盖起了高耸逼仄的楼。而我的诗词梦也缓缓褪色了。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我时常会梦见自己拽着一只高昂的蝴蝶鹞子奋力奔跑在山谷。由于童年生的娇小又跑得踉跄,我想用自己的办法来飞行,鹞子总是很难起飞。后来去郊野公园的大片绿地里便直愣愣地盯着看轻盈少年清闲放飞的鹞子与天比高。
很喜好清代墨客高鼎归隐于山野写的《村落居》。"草长莺飞仲春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第一句写春景表明韶光,“草长莺飞”四个字生动地勾勒出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第二句特写杨柳醉春烟的景致,“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实有神韵。三、四句写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放鹞子使人感想熏染到春天的可爱。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人,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儿童正处于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鹞子,使春天更加活气勃勃,富有朝气。全诗前后情景相衬,使全诗在村落寓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春景、儿童、东风、纸鸢,织成一幅生动发达的画。
作者摄于仙居公盂村落
站在魔都灯火通明的大楼,睡意阑珊,忽然地哼起了罗大佑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我一贯想挥别童年,成为充满能量的大人,童年却紧贴着我。影象中的鹅池、鹞子、古诗仍旧那么地纯粹鲜活地晃动着。祝六一儿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