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琮

韩琮[唐](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重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
有诗名。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登进士第。
初为陈许节度判官。
后历中书舍人。
大中中,(公元853年)仕至湖南不雅观察使。
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不雅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声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不雅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
此后失落官,无闻。

【注释】

诗词世界丨韩琮牡丹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在桃花、杏花盛开时它从不与其争奇斗艳;等到叶密成帐时才逐步开始绽放。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喷鼻香深惹玉堂风。

清晨艳丽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着清洁清凉的露水,傍晚清香飘溢与那豪华富丽的住宅里的喷鼻香风争惹。
金掌:铜制的神仙手掌。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往后呢!
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神仙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

【简析】

  牡丹,天喷鼻香国色,堪称“国花”。
特殊在唐代,牡丹,也是咏花诗的“热点”。
但稍加留神,墨客们赏牡丹、赞牡丹,多尽往富丽说,极从欢情言,每每把牡丹作为荣华显贵的象征。
然而,韩琮著的这首《牡丹》,吟咏后却有另一番感慨。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在首联里先赞赏牡丹的品质:一是不出风头,在桃杏着花的早春时候,不与百花争艳;二是谨慎务实,不在自己条件成熟(“叶帐成阴”)时不崭露才华(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喷鼻香深惹玉堂风。
”接着在颔联里连续赞颂牡丹的高雅和奉献。
“晓艳远分金掌露”,说的是牡丹在清晨用它鲜艳如“金掌露”般的花苞在高处凝聚,承接那降落清洁清凉的露水。
传说汉武帝求永生不老,以青铜铸造铜人,高擎铜盘,承接甘露称“金掌露”,以供服用。
牡丹由于滋润津润着天赐的甘露,色更艳,喷鼻香益浓,以是能“暮喷鼻香深惹玉堂风”——在晚上它把清香飘溢,与“玉堂(豪华富丽的住宅)”的喷鼻香风争“惹”呢!
这里,一“晓”一“暮”,概括总体,互为因果;“远分”“深惹”、上纵下横,动漪静美,尽情地把牡丹赞颂。
看来诗中的牡丹,并非富贵荣禄之辈,而是赏雅惹俗的高士!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在群芳中,牡丹却遭到妒忌,可是妒忌者仍旧是徒劳一场。
颈联中墨客先讥讽道:“名移兰杜千年后”。
这里的“移”字作“改变”讲。
意思是说:纵然像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往后呢!
接着才充满自傲地赞道:还是你啊,牡丹!
“贵擅笙歌百醉中”——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哩!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牡丹的命运毕竟是不幸的:“如梦如仙忽飘零”,一个“忽”字,道出了官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情景。
“暮霞何处绿屏空”承上句“忽零落”而结。
“暮霞”喻牡丹花;“绿屏”喻牡丹叶,喻比十分形象。
这里墨客无限惆怅、无限深奥深厚地感叹道: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神仙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此句颇有后人李清照“绿肥红瘦”的韵味。

  首联写牡丹的品质,颔联写牡丹的贡献,颈联转诉牡丹对妒忌者的唾弃,尾联以落花飘零告终。
全诗字字写花,处处喻人,紧密结合自己的苦处,正似墨客在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往后失落官时心情的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