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诗词文化肇端于远古尧舜时期,盛于西周,其集大成者便是《诗经》,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后经孔子删订整理流传至今,其内容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公民生产生活情形。其后至战国,楚辞兴起,伟大墨客屈原,高扬浪漫主义旗帜,写出了《离骚》《九歌》《天问》《国殇》等著名诗篇,抒发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铸就了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一座丰碑。
东晋末年,墨客陶渊明,凭着一身傲骨,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田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如一幅田园垦植图,展现了人们恬淡祥和的生活画卷,首创了中国诗坛极具特色和魅力的田园诗派,影响深远。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诗词的三座高峰,至今在人类文明史和中华文化史上绽放着残酷的光芒。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张可久等如群星闪耀,虽历数百、千年不减其光辉。
历史滚滚向前,不断推动诗词文化创新发展;诗词文化也不断顺应时期进步,创造着自己的辉煌。
近当代以来,以毛泽东同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武断的扛起马列主义大旗,救国救民,扶大厦之将倾,拯斯民于水火,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重新耸立于天下民族之林。在诗词领域,毛主席以其雄视天下、睥睨万方的大气概,以“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的壮阔襟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在山城重庆,毛主席一首《沁园春·雪》,如驱雷掣电,驱散了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重重雾霾,使公民看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毛主席以笔为枪,以文为武,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打了一个俊秀的政治仗和文化仗,为诗词文化著就了一段佳话。毛主席把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首创了中华诗词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诗词文化勃然兴起,蔚为大不雅观。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统诗词文化进入了新时期。
在新时期,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应与时俱进,紧跟时期步伐,自觉适应新时期哀求,为国家、为公民、为新时期、为改革开放奇迹鼓与呼,创造出无愧于新时期的佳构力作。弘扬诗词文化,应立足新时期,坚持公民至上,坚持时期性和公民性的高度统一。
诗词文化要坚持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坚持为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奇迹做事。同时,诗词文化要植根于公民之中,与公民相结合,要走进鲜活火热的生活,敢于冲破迂腐的思维定式,长于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措辞,反响公民的劳动和心声,以积极向上和朝气发达的精神风貌,培根铸魂,鼓舞公民在改革开放奇迹中创造无穷伟业。
弘扬诗词文化,讴歌伟大时期,坚持诗词文化的时期性和公民性是当代诗词的任务,也是我们这个时期诗词文化的主旋律。我们相信,有中华民族精良传统文化的涵养,有新时期公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创新和创造,诗词文化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创作将更加繁荣,诗词文化的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魏泽怀(武汉市新洲区)
责编:蒋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