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之所以为人所喜好,也因其外不雅观的幽美。
古时候,人们形容一个女子好看,常常用的形容词便是,芙蓉面、樱桃口、杨柳腰。
柳枝纤纤,随风摇摆,借用来形容女子纤细的腰身,妩媚的身形,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文学名著《红楼梦》里面,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有一段对黛玉外面的笔墨描写,个中有一句,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只用弱柳扶风这一个词,黛玉轻盈婀娜的身体便让人觉得到如在面前。

2、

柳,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融入了无数文人的生活以及诗词歌赋之中。
本日选择个中的几首,让我们一起去诗词中感想熏染一下柳的魅力。

五首咏柳诗词杨柳青青葱色深深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

嫩绿的叶子挂满了高高的柳树,柳枝轻轻垂下来,犹如碧绿的丝带。
不知道,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仲春里的东风,好似一把机动的剪刀。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渭城的清晨,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打湿了地上的尘土。
驿馆之外,青绿色的垂柳雨后更显清新。
让我们再喝一杯送行的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故人相伴了。

这是一首送别诗。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以是诗中的杨柳无疑增长了离去的愁绪。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

不知道,这幽怨的笛声是从谁祖传出来的。
笛声就这么融入东风之中,顷刻间传遍了洛阳城。
听着这首《折杨柳》,谁人能不生出对故乡的怀恋之情呢?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中的柳,不是真实的柳树,而是《折杨柳》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曲子。
由折柳送别的离愁,想到离开家乡时的情景,触发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新柳

南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长长的柳条拂过波光粼粼的池塘,柳条就这样浅黄色的最好,不须要颜色太深。
柳条未必能蘸到水面,只是水中的影子把它拉长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墨客在诗中写道不肯望柳条颜色太深,是由于当柳条颜色由浅黄变成深绿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美好的春季就要过去了。

咏柳

北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凌乱的柳条还没有来得及先变成嫩黄色,便在东风的吹拂下一下子变绿了。
不要看现在柳絮飞扬,遮天蔽日,等到了霜冻来临的时节,柳叶也会凋零的。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
墨客表面上在写柳,实际是在借柳讽喻那些得势专横狂的势利小人。